
本文目录一览:
- 1、郭沫若的生平
- 2、郭沫洛简介
- 3、功能语言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郭沫若的生平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还有《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
郭沫若(1892—1***8),现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出生于四川乐山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家庭。18***年入私塾,1906年入乐山高等小学。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境)客家人。
郭沫洛简介
1、郭沫若的重要著作还有《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2、郭沫若(1892一1***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3、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4、郭沫若(1892年~1***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58年9月至1***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功能语言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1、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functional linguistics)为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系统语言学不仅研究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和语言的共同特点等根本性问题,而且探讨语言学的应用问题。
2、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 1884-1942)+《社会学渊源》3点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以研究土著文化著称,是“人类学功能学派” 的创始人。他对语言理论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强调语言的功能,强调语境研究的重要性。
3、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4、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卡瑟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在1***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为标志。
5、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及其使用者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和实际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