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强化科研项目研究,强化科研项目研究的措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强化科研项目研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强化科研项目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新基建”具体指哪些项目?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设立新校区,会给合肥带来什么影响?
  3. 你觉得科学重要吗?为什么?
  4. 我国的特高压技术到底有多么的厉害?

“新基建”具体指哪些项目?

感谢邀请,2016年底***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新兴产业将是未来经济的决胜点。

自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明确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后,“新基建”被市场熟知。新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产,而是“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代表产业未来转型升级方向的基础设施领域,我们可以将这次新基建看作为宽泛定义下的信息基建,包括新一轮的网络建设。

强化科研项目研究,强化科研项目研究的措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年初以来新基建主题表现

1、5G的产业链条非常之广,大致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小基站、光纤光缆、PCB、主设备、光模块。

5G将为全球年均创造万亿产出预期2019-2020年基础研发与5G基站建设将主导5G投入,重点将是5G基站建设,随后将转向利用5G独特功能应用服务开发;根据IHS Markit统计美国中国将在未来的16年间投入8.3万亿人民币和7.6万亿人民币,占全球的28%和24%。

强化科研项目研究,强化科研项目研究的措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兄好,感谢您的再次邀请~下面我来简单回答下您的问题

所谓新基建,其实就是对比传统基建而来的。我们国家曾经在2008年和2012年两次经济下滑中都大力发展过基建产业, 只不过那时的基建主要是房地产产业链,但随着大水漫灌,使得房价高涨,影响了国民幸福感,所以后来国家开始实行去杠杆,并坚决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

长期的调控,确实有效抑制了房价的上涨,但发现缺少了房地产的支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为了稳增长,只能继续搞基建。但房地产只是基建的一部分,搞基建不等于搞房地产,尤其是从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来看,再搞房地产拉经济的模式行不通,也走不远,所以本次基建产业将发生质变。

强化科研项目研究,强化科研项目研究的措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2月的中央经济会议定调: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产,而是“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经济会议的定调,所以这一轮的基建定义为“新基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5G基站建设;

2.特高压

3.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

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5.大数据中心;

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建设,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为我们迎接智能时代奠定基础。


谢邀,笔者是一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对于你提到的“新基建”,我认为这个名次和“少年底”、“杠杆牛”等名词一样,其实是市场的一种形象化的类比。

首先,我们都知道,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而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侧重点不同,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底、2008年金融危机、2012的经济二次探底,我们分别启动了高速公路基建、水利港口工程高铁等大工程提振投资,而在今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国家第一时间启动了基建为代表的投资!

其次,对于大家热衷的新基建,目前查阅所有的官方,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表述,而从几次重要经济会议看,稳杠杆侧重在新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所以“新基建”只是一厢情愿;

最后,根据近期市场表现,按照市场的理解,新基建包括——特高压、高铁和城市轨道、5G基建、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

总结:新基建是本轮经济探底***投资的统称,但官方并没有相关表述,涵盖特高压、5G、高铁、新能源等几大行业。

以上是松果的个人浅见,欢迎大家交流指正,谢谢朋友的点赞和关注!

近期高层屡次发言表态,2019年新基建是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受此影响,新基建概念受到资金为期近两周的炒作,走出调整以来为数不多的持续强势行情。

那么,什么是新基建?新基建具体指的有哪些项目呢?

对于基建我们并不陌生,一般是指基础设施、建筑材料等。而新基建的“新”一是为了区别于我们以前对“老”基建的认知;二是“新”代表的是创新

需要知道的是,“新基建”的提出是建立在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基础之上,那国内哪些创新产业需要“补”呢?

1、5G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产业

这部分主要包含5G基站、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智能物流这些细分领域。

相关概念龙头:特发信息、东方通信、中兴通讯、春兴精工、新海宜等。

2、“老化”的传统基础设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_a***_]设立新校区,会给合肥带来什么影响?

“二线的城市,一流的科研”。这是《自然出版指数中国》对合肥的一句简短评价。在科研机构排名中,坐落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第二,仅次于中国科学院,超过了北大清华等名校,包括合肥能与北京西安成都并列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以及合肥提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口号,底气一半在巢湖,一半就靠的中科大

因为中科大落户于合肥,合肥才能在国内外得以扬名,中科大一部分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尖端人才,也扶持了很多企业,包括科大讯飞,科大国创等,这都给合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苏战争一触即发,伟人从保护角度出发,安排中科大南迁安徽省会合肥是明智之举。虽然1969年合肥有小县城变省会城市仅仅十多年,各方条件比国内其它省会城市差,但当时安徽及合肥革命委员会领导大力支持接收中科大来合肥,并为此撤销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学校,全部划归中科大。并将合肥副食品票等双倍发给科大教职员工,安排其子女上学就业,并把合肥董铺岛中科院光机所等几个所做为科大研究基地,毛爷爷、周总理***期间还把全国十大飞机场之一骆岗机场放在合肥,全国微波通讯输纽“大钟楼”兴建于合肥,另开通合肥至北京直达列车……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毛爷爷、周总理和安徽合肥人民对中科大南迁重建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五十年前和今天一样,科大人在合肥始终高人一等……

科大现在每年招1800本科生,比较而言,在985高校中是最少的,而且少的太多了。

建议科大逐步扩招到4000人左右,在校本科生达2万人,不能再多了,4千人是上限!

科大在安徽招生太少,造成安徽全省985录取率居全国倒数第1名的惨状,比河南还惨!

建议科大在安徽招生数提高到700~800人,4千人招700~800人,这个比例低于20%,在985高校中仍然属较低的比例!

合肥长鑫存储公司已经打响了中国规模化生产DRAM芯片的第一炮,打破了三星、Hynix(海力士)、美光三家企业的全球垄断局面,兆易创新作为芯片设计公司,更需要科大源源不断地向合肥输送高精尖人才。

科大肩负振兴中国新时代科技兴国的光荣使命,应该且必须进行扩招,不能再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应勇往直前,高举科技大旗,与天斗,与老美斗,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2018年浙江大学招生6410人,其中浙江省内招生3100人,占比约48%左右。

中科大在合肥建立新校区,对于中科大和合肥应该都是双赢;合肥拿出了真金白银的土地支持中科***展,中科大也确实需要增加招生数量,在目前国内排名前20的高校中,科大的招生人数是最少的,每年本科不到2000人的招生人数,对于今天的重点高校来说是太少了,对高校今后发展是不利的;因为现在最好的学生都去了北大和清华,他们的招生数量还比你多不少,学生质量比你好、数量比你多,你想走小而精的道路基本走不通;学生少,学科数量就少,学生今后成才数量也少,在国内的影响力就小;在这点上,浙大就想的清楚,因为最好的学生肯定不是你的,哪我就多招一些接近北大清华分的学生,学校教学只要跟上,好学生多了,学校实力就会越来越强,在国家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浙大扩招后这些年,绝大部分专业在全国招生的分并不比中科大低;其实科大今后开了新校区,教学跟上的话,本科每年招生人数是可以达到4000人左右的,学校综合实力会有明显提高。当然对于合肥好处,就是学校在当地可以多招一些学生,还有就是总有一部分学生在当地就业和创业,对当地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前流行: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现在是:贵清华、富北大、走遍天下中科大!可以这么说:当初中科大落户合肥市,也是迫不得已,安徽也是集中优势***支持科***展,首先是给科大教职工住房通暖气,这是合肥乃至安徽省第一家通暖气单位,其二是合肥到北京铁路通车!30年后,随着科技发展,高端人才需求越来越吃香,中科大在世界高校排名直线上升,中科大名气越来越大,这样也让合肥这座名不见经传小城,让世界重新认可!

你觉得科学重要吗?为什么?

重要,我们经常所说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外面闭关锁国之前,我们国家的科技一直是前面的。我们科技发达,在别人欺负我们时候,就有反抗能力。而闭关锁国之后,我们科技被西方领先,导致清朝末期,处于被动挨打方面,我们吸取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所以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所以我们要科技兴国。

科学当然重要。

科学本质上是人类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类认识(探索)世界有很多方式,比如触摸、观察、嗅、听、感受、想象、冥想、瞎想等等,这些行为形成了诸如巫术、宗教、经验、科学等等方法

但是,所有这些方式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为什么呢?因为科学带给人类很多实际利益,就这么简单。

科学对人类来说,本质上和"瞎子摸象"没有任何区别。这是我们人类选择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并且,到目前为止,似乎科学潜力无限,越来越多的问题通过科学得到了解释。不断涌现的新的无法解释的问题,看起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似乎总有一天科学能够给出合理解释。

我国的特高压技术到底有多么的厉害?

目前世界上能够全面掌握特高压输电技术,并且将其大规模投入工程应用当中去的也只有我们中国了。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但是人口大多以及用电负荷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我国西部又拥有大量的清洁能源可供开***,比如水能、太阳能、风能等,要想把西部这些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需要跨越2000多公里以上的距离,特高压输电正好能够解决东部地区僧多粥少的电力供应局面。所以说,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巨量资金,这也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

所谓的特高压输电指的是1000kV及以上交流输电和±800kV及以上的直流输电,相比于传统的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特高压输电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综合优势,尤其当输电距离超过800公里,特高压输电的优势就能明显显现出来。

早在2011年3月,我国将特高压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计划建设“三横三纵一环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项直流输电工程(其***高压直流10项)。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二直”特高压工程,涵盖酒泉至湖南、扎鲁特至青州、准东至皖南等,据统计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工程线路长达3.5万公里。

其中,2016年1月开工建设的准东-皖南±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长3324公里,起点位于新疆昌吉自治州,终点位于安徽宣城市,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新建准东、皖南两座换流站,换流容量240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再来说说特高压输电设备。特高压输电线路造价要明显低于高压和超高压输电,但是特高压输电设备却集成了许多高端技术,造价十分昂贵。比如换流阀和换流变压器,我国在这两个设备制造上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

换流阀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最核心的设备,它的作用控制换流器电压、电流及功率的控制与调节。我国在今年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实现了开关器件、电容部件集成的功率模块单元,并以“搭积木”的方式构建成800千伏大型阀塔。在这之前,这一领域一直被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以及瑞士的ABB公司所垄断。

换流变压器的作用是将送端交流系统的电功率送到整流器,或从逆变器接受电功率送到受端交流系统,它也是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核心装备之一。换流变压器的技术难点在于散热、绝缘、噪音等。目前,我国已经能够自主研发±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并创造了世界单体容量最大(493.1MVA)、技术难度最高、产出时间最短的世界纪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强化科研项目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强化科研项目研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1458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