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除了双缝干涉实验,还有哪些惊人的实验?

除了双缝干涉实验,还有哪些惊人的实验?

题主这么问一定是想知道一些颠覆常识思维的实验。

首先说说双缝干涉实验。

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早的双缝干涉实验是关于光的本质讨论的。结果显示,光既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光的粒子性是打到光屏上波包具有周期性,比如滴答滴答的周期声音。如果光只是波,不可能出现滴答滴答周期隆起的声音,而应该是均匀。

然后电子的双缝干涉预示了除了光,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最后发现所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双缝干涉实验最“诡异”的是:不去观察粒子到底通过哪条细缝打的光屏上,就会出现干涉条纹。如果观察粒子的具体行为的话,那么光屏上的干涉条纹消失。就好像观察行为决定了粒子状态。这种测量坍缩效应被证实粒子的内在秉性。

这很颠覆常识,宏观上的类比就是:我不看你,你就可以同时既在家也在学校。只要我观察你,你就只能出现在一个地方,要么在家要么在学校。就和薛定谔的猫一样。

同样颠覆常识的还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来这个实验初衷时寻找以太的,可是最后以太没有找到,反而证明了光速不变。实验就是通过地球相对以太风的运动,验证以太与地球的相对速度从而间接地证明以太的存在。最后结果否定了以太,并且表明光速不变。

这意味着,常识思维中的速度叠加原理是错误的。比如你在80m/s的高铁上测量光速依旧约是29***92458m/s。而不是29***92458m/s加或减80m/s。

狭义相对论也是从真空光速不变为公设建立起的理论

滴沥青试验

沥青滴漏是世界上最考研研究者耐性的物理实验之一,它的目的就是向人们证明物质某些性质并非人们看到的那么直观,且需要时间检验

某些物质看上去像是固体,但实际上是粘性极高的液体——比如沥青,它在室温环境下流动速度极为缓慢,但终会因重力而滴落。目前这项实验仍在继续,并可能持续下去。

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自1944年7月11日开始了这个实验,直到2013年7月11日他们才第一次拍到了沥青滴落的情况

但其实个人觉得,如果要了解沥青的这个性质不一定非要在室温下等100年,只需要把沥青稍微加热就好了。不过科学家们就是这么轴。👍


希格斯玻色子质量估算试验

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2015年发布了一篇论文,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做出了到发文为止最精确的估算,论文标题为《借助ATLAS及CMS试验在7和8万亿电子伏特pp碰撞下共同测算希格斯玻色子质量》,联合署名作者合计5154名,这创下了论文署名最多的纪录。

该论文篇幅有33页,但只有9页内容与真正的科学研究有关,剩余24页全是刊载的作者以及研究机构的名称(明显是浪费纸😂)。 正是因为这篇论文拥有如此多数量的参与者,试验才能估算出迄今为止最为准确的希格斯玻色子质量——误差仅有0.25%,科学家们为什么这么自信呢?这5000多人要是都算错了呢?

10万人参与提供随机变量的贝尔测试

欧洲一项大型物理实验发动了全球十万名游戏玩家利用他们游戏的***来生成随机数序列,从而为"贝尔测试”提供真随机参数。

”隐变量”是量子理论当中提出来的一个***设,用以解释量子的“定域性违背”相关的诸多现象,这其中就包含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但这个***设一直得不到合理的逻辑解释,让科学家们非常头痛。而“贝尔测试”就是用以证明,在无需引入隐变量的情况下,量子的非定域性仍然可以确立的这么一个测试。但“贝尔测试”存在一个“自由选择”漏洞。虽然研究人员看似自由地选择实验的各种设置,但是有可能隐变量的影响就存在于这个过程中(影响了量子态的决定)。通常研究者会用随机数生成器来进行测量设置,但是严谨的物理学家仍觉得这还不够“随机”,因为随机生成器的设计仍有可能受到隐变量的影响,于是他们就打算利用互联网技术从大量的人为***当中,获取真正的不关联的随机因子。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大贝尔实验协作项目的科学家摩根·米切尔及其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发动了约十万名测试者,让他们通过一个网页游戏“大贝尔探索”来生成大量足够随机的随机数序列。测试者需要做的是生成不可预测的包含0和1的数列,不断挑战更高难度。

截至2016年11月30日,游戏玩家的随机性数据流在12个小时内以每秒逾1kb速率传送给研究团队,团队利用纠缠光子、原子系统超导装置等设备,执行了13个贝尔测试和其他定域实在性测试。大部分测试发现了统计上明显的定域实在性违背情况,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结果符合量子理论的预测。

答:我来说几个科学家亲身实验的例子,让大家看看科学家到底有多疯狂。

牛顿是光学奠基人,经典物理学鼻祖,微积分发明人等等,拥有一系列超牛的头衔。

据记载,牛顿发现太阳光在三棱镜下会分解为七色光后,为了验证他的理论,他用一根编织衣物的针,深深扎入眼球和眼骨之间,然后用力挤压眼球,测试眼球在变形的情况下,看到的颜色会如何变化。

这一错误操作简直就是丧心病狂,要是弄得眼球感染,以那时候的医疗水平,估计眼睛就废了,还好最后安然无恙。

拉瓦锡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提出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首次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是一位为科学事业不顾一切的人。

即便是在今天,如果有个人说他想称一下地球有多重,你依然会认为他疯了。但是,200多年前,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就做了这样疯狂的事情。他的名字叫亨利·卡文迪许

17***年的一天,卡文迪许对着自己实验室里的一台尚未完工的扭力天平发呆。这是他的好朋友约翰·米歇尔临死之前送给他的。米歇尔曾想用它来测量万有引力,但一直到死也没搞好。

卡文迪许对万有引力没什么兴趣,这个属于理论物理的范畴。那个时候,卡文迪许的身份是一名化学家,他在研究空气和热力学,并首次发现了被他叫做“会燃烧的气体”的氢气。对于物理,卡文迪许还是个门外汉。

但是,如果通过万有引力,能计算出地球重量的话,那一定很好玩!

这个念头一出现,反倒是把卡文迪许自己给吓了一跳。那个年代,物理学家只知道万有引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但具体有多大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万有引力常数)就不清楚了。

专家都不知道万有引力有多大的情况下,卡文迪许就想称地球的重量,这种想法未免也太疯狂了,或者说,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是,卡文迪许不这么认为。想法虽然是疯狂的,但思考却严谨得很。

根据米歇尔的设想,通过扭力天平中小球的运动,可以计算出它与大球之间的引力有多大。如果实验成功,由于小球对于地球的引力(即重量)是已知的,那么这两个引力之比,实际上就是小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这样,地球的质量不就知道了吗?

电子等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确实挑战人们的已有观念,这些实验是用经典思想和方法无法解释的,但却包含了量子力学的核心。

例如当[_a***_]单个电子来做双缝实验时,我们无法预言电子会通过那条缝,以及电子会落到什么位置,在完全相同的发射条件下,每个电子都是我行我素的,但对于大量电子来讲,它们位置的分布概率是可以计算的。

更奇怪的是,当人类加上光探测器,想在狭缝的旁边来***电子的行为时,干涉现象反而消失了,这种观察时干涉消失的效应,对于习惯宏观世界规律的我们也是难以理解的。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以上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也只是***象实验,但后来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真实的观察到以上效应。所以在量子世界中,我们熟知的物理定律不再有效,例如下面我们熟悉的“薛定谔的猫”也是一个***象的实验。

当我们***想在盒子里关上一只活猫,以及一瓶通过可能衰变的物质来激发的毒药,当衰变发生时,药瓶被打破,猫就会被毒死。当我们不打开盒子的时候,只能说猫可能死了也可能活着,哥本哈根学说认为猫会处于生死的叠加态,不死也不活,除非打开来看,也就是只有测量才能确定真实的状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评选优秀税收科研成果简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1512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