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科研成果包括讲课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教科研成果包括讲课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教学成果指教育科研人员(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行动研究和思维等一系列研究活动,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为论文、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
1、具有研究价值。
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具有科学性。
主要体现在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确,理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有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3、具有创新性。
课题反映新的内容,反映时代特点,反映新的视角,应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没有做过或做过却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具有可行性。
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论水平、知识、能力、专长、经验、基础,对课题的理解程度、兴趣、资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广泛。
教师科研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展。扩展资料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成效和效果有什么区别?
“效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绩效问题,具体说明“研究的结果怎么样”。 通俗的讲效果是表明通过教育科研,解决问题中“得实惠”的问题。
“成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思路和措施,具体说明“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通俗的讲成果是表明通过教育科研解决问题中“有路子”的问题。
很多大学老师不会讲课是什么情况?
很多大学老师不会讲课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讲课不值钱,科研才值钱。这怪不得老师,你课带的再好,没有科研成果,永远评不上职称,老师之间的比拼完全是科研能力的比拼,至于讲课只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况且课讲的再好,学校也不会给你奖励,所以一个院系甚至出现了课程没人愿意带的奇葩现象,大家都在想着怎么[_a***_]文章,结果发出来的东西百分之九十的都是垃圾,但垃圾也很值钱。一句话,方向错了,一切都就走样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授、解都是动词,也即老师是需要与学生互动的。
孔子是最有名的老师,七十二门生三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部《论语》就是讲课的记录,讲得好。
现在很多大学老师,不会讲课的不少。
一是老师本身的问题。
一种是有学问倒不出。我上大学时教《古代汉语》的老师,是个老学究式的老头。其实肚子里很有货,一个字能引经据典讲几个小时。只是本身古代汉语的之乎者也已经很拗口,再加上他浓重的口音,照本宣科的讲课方式,真是听不进去啊!他的课翘课者半,老师也不点名,到了考试,基本都靠自学。好在中文系的孩子都还有点底子,看看书背背释义还是可以应付。
一种呢,是真没啥学问。现在的大学老师评职称,都是教学资历+论文,而我国目前学术论文的整体水平,真是呵呵了。还有的老师,知识陈旧不更新,一本讲义能讲许多年,讲出来的课怎么会好听呢?
二是学生厉害了。
现在的时代,手机网络如此丰富,大学老师以前靠“知识渊博”还能博个好评,现在随便讲到哪里学生一百度google知道的比老师还多。学生思想也活跃,敢想敢问。如果没有独立观点没有真知灼见,真心hold不住学生啊。
当然,厉害的老师还是厉害。当年教《逻辑学》的老师,看似漫不经心都不怎么备课似的,各种旧闻掌故新闻时事信手拈来,我们一边听得高兴,一边也记住了知识点。教古代文学的老师,一言不合就赋诗一首,也是佩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科研成果包括讲课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科研成果包括讲课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