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科研成果产业化难吗,科研成果产业化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研成果产业化难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科研成果产业化难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你希望科研环境得到哪些改善?你认为应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2. 当下,为什么种田不赚钱?大量田地被抛荒?农业的困局是什么?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你希望科研环境得到哪些改善?你认为应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这个问题问的好,如果想要振兴科技,改善科技人员的科研环境很有必要,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

1、现在很多科研单位也行政化了,负责科研的一把手不一定是内行,但一线科研人员有了科研成果,就要加上领导的名字,甚至还要放在首位,严重影响了一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科研成果产业化难吗,科研成果产业化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有些大学研究所把搞科研当成了生意来做,谁能拉来资金,拦下项目谁就是英雄,自己可以组织团队,让别人去干,自己当项目带头人,最后瞒天过海大捞一笔。

3、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很多辛辛苦苦研究出的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剽窃者得不到严惩等,严重打击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4、应该对基础研究的科学家给与补填,他们这些研究很难变现,但却是其他应用科学的基础,没有这些研究,很难实现真正的科技发展

科研成果产业化难吗,科研成果产业化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给予指正。

工科科研工作被管得太死,各种表格和检查每年都来一次。难道每三年或结题审查还不够。只要结题不通过的,停一到二年经费申请不就行了?当然中国科技界最大的问题是: 裁判员经常是运动员。

一定要改变少数专家说了算或编辑部过度垄断学术话语权。发动群众、把学术话语权交给广大科技人员,不要放任学术***和学术垃圾泛滥了,应该***取以下措施:遴选一个100万人双向匿审稿的专家库;同时设立一个全国论文文学作品集散中心;一个专业领域5万人;随机抽取十人评阅一份稿件;实在特殊的稿件,可以二审三审;对全国的论文进行一下总量控制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00篇,最多不超过500篇——全国一年产生几十万篇论文,那在国际上都是个笑话。

科研成果产业化难吗,科研成果产业化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论文分特123等奖,分别给予5万~1000万的重奖。工资不要与职称挂钩了——如果躺在职称或学术荣誉上就能大把大把的来钱,谁还费劲巴力的去做研究呢?一般情况下,工资就以工龄为主要依据,每年增加100元的工龄费。

全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已经达到四亿人,所以,即使遴选一个500万人的专家库也没有任何问题。每年使用其中的100万人,可以使用五年,基本可以杜绝所有的学术***和学术垃圾。专家人数很很少,太容易造成***了。何况还有很多的老中专生、老大专生也很有水平。就看是不是真想解决问题了。

科研环境直接影响人才的走向,过去几十年间从中国走出去的学子有多少回来?有多少留在国外?

科研环境不单是对教育初期的扶持,同样要在科研的前端领域吸引人才留下来。

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对科研前端的投入巨大但还是不能与欧美的科研人员待遇相比,爱国不等于就不需要经济发展科研人员也有自己的家庭。

这是国家在科研经济投入方面,还要让民间资本对科研投入产生持续的兴趣

科研立项国家可以民间资本也可以,毕竟科研成果是要市场化,以利获利留住更多的人才,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在科研领域和欧美竞争。

科研领域不能以名校效应选才,要以公平的方式进行。很多民间资本会在这方面出现最基本的錯误,认为留过学,国内顶尖大学就是人才。很多大科学家并不是出身名校,还是以公平参与的方式为好。

本民科的要求很简单:

1. 绝不要因循守旧,唯西方的马首是瞻,毫无保留地支持创新

尤其是那些颠覆性的原始创新!

不要怕‘脑洞大’,就怕没脑洞!

看看美国支持了多少凡夫俗子看似荒谬的创新!

因为只有原始创新,才能够改变世界!

2. 让科学研究形成一个自然竞争的生态环境,绝不要人为地去干预,因为没有人真正知道科学未来的发展[_a***_],哪怕是牛顿,爱因斯坦也不能,也会被淘汰,何况是你!

3. 在科学研究面前,官科,民科***平等,不认学历,背景,不论资排辈,只认:

原始创新!

因为原始创新才是科学研究上的大哥大!

当下,为什么种田不赚钱?大量田地被抛荒农业的困局是什么?

这是三个问题,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种田不赚钱?

现在种田不是不赚钱,而是利润比较低。以我们家乡为例,我们这里每年都是一季小麦,一季花生,花生是经济作物,比种秋粮利润高。大家都知道,花生是不能重茬的,这就需要解决花生的重茬问题:

1.用抗病品种。

2.花生播种前拌种,有效防治***带菌和土传病害。

3.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大量田地被抛荒?

我们这里没有田地被抛荒,有些农民外出打工去了,把地承包给了种地大户,有些没有外出打工的,责任田自己种着,只要有利润,谁愿意让田地抛荒。

再回答第三个问题:农业的困局是什么?

农业的困局是要科技兴农,不能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产量低再加上农产品质量差,肯定赚不到钱。咱先不说数字化农业,自动化农业,那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就说现在的,以我们家乡为例,我们这里是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

1.种小麦的时候深耕,我们这里用的是深松机,既把下边的土层深松了,又没有把老土翻上来,深度一般都在30厘米以上,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耕种方式方法,没有跟上社会的朝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工艺变革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核算,提高了工人工资,面种田这个传统行业没有跟随历史的步伐,工作效率低下,辛苦效益低,导致大量农田荒废,要走出目前困境唯一出路加大改革力度,平整土地扎根机械化才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留言。我是乡村老林。


其实现在种田是赚钱的,只不过散户赚的少,赚的都是辛苦钱。一年除去肥料、农药、人力成本剩不了几个钱,种出来的农产品遇上恶劣灾年或者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甚至会亏钱,而且现在农村的年轻人更向往城市里的生活,不愿意像祖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土里刨食。所以就导致大量土地被荒废。

我认为当前农业的困局是多方面的。

  • 首先是城镇化带来的农村劳动力外流,中青年都外出打工,越来越少人愿意抱着老锄头风里雨里的在土里刨食挣辛苦钱。
  • 其次是随着肥料,农药等成本的上涨,以及像农忙时节聘请帮工的人力成本(我们这边男工一天100块,女工一天80块,中午还包吃一餐),这些都导致了种田的成本和收入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就很没有人种田,更加剧了人口外流和农田的荒废。
  • 还有就是很多地方面临有产品没销路,很多农民兄弟辛苦一年,到收获了却面临没人收购卖不出去只能让农产品坏在田里,像我们这里经济作物是地瓜,去年一些乡镇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从外省进购地瓜,不收购本地地瓜,导致很多农户的地瓜没人收购烂在田里,后来县***说要抓这些企业的环保,这些企业才收购本地地瓜。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指正评论,感谢阅读

您好!作为农民子弟,你说的这种情况我是深有体会的,现在农民种田尤其是种粮的积极性已经远不如从前了,具体是什么原因让视土地为命根子的老农民让土地抛荒呢?下面我以我们村的种地情况来分析一下原因: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工资逐年上升,粮食价格多年一直未有太大的上涨。五年前我们那里土地还是不存在抛荒的情况的,每家每户的田地都还是以时节按时播种和***收的,为什么五年前大家还种粮很积极,到今天就不愿种了?下面我来算一笔账,看完大家就清楚了。

2015年时,城市农民工的基本工资在3000/月左右,夏粮种植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秋粮种植玉米,玉米亩产1100斤,当年小麦平均价格1元每斤左右,玉米价格在0.85元每斤,我们那里每家分到的田地在5亩上下,现在我们可以算下每户靠种粮的一年最高毛收入是1000×1×5+1100×0.85×5=9675元,粮食种植的投入于产出比大概是十分之三,除去投资,所得净利润为9675×0.7=6772.5元。2015年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劳动力都已经外出打工了,但是麦收季节,秋收季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都会请***回来收粮,麦收季节需要请***10天,秋收请***10天,20天工资损失2000元,来回路费500元,如果外出打工同时兼顾家里的地,还能多出收益6772-2500=4272元,所以农民是舍不得让土地抛荒的,这也是前几年一到麦收季节工地上老乡们都相约一起回家收麦子。

2019年,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的月工资已经达到了8000元左右,同时间小麦价格1.1元每斤,玉米1元每斤,我们再来算一下,如果农民继续种地还划算不划算的,种粮的毛收益为1000×1.1×5+1100×1×5=11000元,净利润为11000×0.7=7700元,农民工回家收粮依然按照请***共20天算,工资6000元,来回路费500元,这样算下来农民工继续种粮多得收益为7700-6000-500=1200元,以上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算出来的收益。

两季种植,还要每年请***来回两次收割和种植,只能多得到可怜的1200元收益,这就是当前农民不愿继续种地种粮的原因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研成果产业化难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研成果产业化难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2014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