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我国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举办第一届国际全科医学会议时间?
中华医学会、北京全科医学会于1989年11月3日至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北京第一届国际全科医学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世界全科医学会上届会长拉加库玛、当选会长李仲贤、美国家庭医生学会前会长、加拿大、马来西亚全科医学会会长、印度医学会全科医学院院长以及以色列、挪威、澳大利亚、英国、南朝鲜等国外宾85人。
台湾家庭医学会会长谢维铨及代表51人,香港地区1人也出席了会议。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全科医学会理事、各区县卫生局及部分省、市卫生厅、局、医学院校负责人,教育处长也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共220人。
中国医史学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三世纪。西方以泰勒斯、亚里士多德、盖伦及其团队为代表。泰勒斯是“科学和哲学之祖”,开创了物质的构成研究,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遗传学的伟大贡献,盖伦的思想则统治医学界一千年。而在中国,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三大著作和张仲景、扁鹊、华佗三位大家为代表,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临床和中药学的框架与基石。
第二阶段是公元3世纪至公元13世纪。西方世界政治***、社会动荡、神学风起、宗教盛行,科学发展缓慢,医学发展几乎停滞。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盛世,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医学蓬勃发展,出现了以王叔和、孙思邈、苏敬三人为代表的中医药大家,为后人留下了《脉经》、《千金方》和《新修本草》三部传世之作。
第三阶段是从13世纪到16世纪的300年。西方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出现了众多科学家,大大推进了医学的发展。达芬•奇、维萨里奠定了解剖学的理论基础,桑图雷顿开启了代谢学之门。而那时的中国,重文轻术,科学受到轻视,虽然出现了一代医圣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但中国的医学发展却逐渐衰退。
第四个阶段是16世纪至今。西方借着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迅速发展,特别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从科学上揭示了生命的本源,解除了神学对医学的束缚;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把人类从宏观带入微观世界,医学对生命的研究细致到分子和原子时代。而中医发展逐渐走低,中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EI/CPCI/ISTP国际学术会议文献检索报告怎么开?
在评定职称时,国内有些单位要求在外文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的,必须提供SCI/EI/CPCI文献检索报告。
报告必须由具备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的单位出具。爱理科研会务(elirc)每年都要帮助客户提交大量的查新申请,见过的检索报告形式上五花八门。为方便大家查询,每个省都设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在任何一个工作站开具的报告都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应。具体可登陆教育部科技查新网站查询工作站情况。每个工作站出具的报告内容上都是一样的,但形式上变化较大。特别是最后的盖章,有的盖的是查新点单位的章,有的盖的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公章。有极少数学校不太清楚这些情况,只承认“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公章,所以在开具检索报告前,必须要把这些细节搞清楚。免得来回折腾,徒耗精力。希望上面的回答能帮助到你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