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科研成果 工作,科研成果工作总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研成果 工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科研成果 工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36岁博士毕业还有机会去中科院工作吗?
  2. 怎么管理监督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积极工作?科研成果一般短时间内可是看不出来呀?

36岁博士毕业还有机会去中科院工作吗?

只要自己专业突出是完全有可能中科院的。

36岁博士毕业相对来说年龄稍微大了一点,但即使这样,只要自己的博士专业十分突出,而且是国家紧缺的人才,是完全没有问题进中科院的,通常来说中科院会对博士的专业进行审核,如果说专业达标并且能够提供相应的科研服务,就会被招录了。

科研成果 工作,科研成果工作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机会去中科院工作,

1、主要论文水平。如果论文水平高的话是肯定能进去的。如果你有几篇cns的论文妥妥的进中科院,科学家的成果主要是看积累,很早以前的成果也可以拿出来说,所以所以高水平的论文是很重要。

2、世界顶级成果如果你有的话,中国科学院肯定是会要你的中国各大高校也抢着要你.

科研成果 工作,科研成果工作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就看导师,国内导致圈子文化比较重,有一个比较好的导师一生受用。如果你的导师是院士的话,如果他推荐的话,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进中科院的。

4、你没有很好的论文,也没有很好的导师,啥也没有,那我觉得你还是洗洗睡吧。

怎么管理监督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积极工作?科研成果一般时间内可是看不出来呀?

作为一位普通的科研人员兼科学爱好者,客观的回答一下您的这个问题。老规矩,先说结论:科研人员最好不要管!下面具体谈谈看法:

科研成果 工作,科研成果工作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纵观400年左右的近代科学发展史,最重要和最有突破意义的科学成就都不是管出来的。人类最杰出的科学家们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极度的着迷与好奇驱使他们无法将自己从探索中停下来,这种内驱力,不论是以前纯粹因为兴趣而搞研究的“业余”科学家们,还是18世纪后逐渐成为主流的“专职”科学家,都是他们作出伟大发现的唯一动力,而且最重要的,这个是无法通过“管”来实现的;

所以如果你的管,是说像高中老师学生,或者像现在官僚机构的领导管下属那样的管,那其实就等于说“我其实并不想让科研人员作出杰出的发现,听话干点分内的活就好了”。

下面谈谈,我认为的“管”应该怎么管:

1. 学术范围内,必须给予科研人员足够的自由,因为科学新发现本质上就是挑战与否定权威,因此搞学术政治等做法,只能是让科研人员畏首畏尾,也就不可能作出什么有突破性的创新

2. 彻底去掉KPI这种无聊的管理手法,我个人极度反感KPI,但是其它领域是否有效我不了解因此不多说,但科研不是生产线,科研过程不是线性的,可能憋三五年没有进展,但是关键突破就是一周完成的,你让科研人员天天汇报进度,提交工作日志,那只能说是在养“科研狗”而已;

3. 真正做到尊重科学与尊重逻辑,科学分析应该作为决策主体,而非领导的个人意愿,现在很多决策都是领导个人拍脑袋想个主意,然后让科学工作者来编一套理论证明这堆狗屁玩意有意义!这也是为啥群众一提到专家就想拿砖拍的原因,说白了现在科研工作者实际还是权贵的“狗”,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构是没办法发挥科学与科学家的作用的;

4. 学术本身也可能存在***,因此我认为应该真正让内行人管内行人,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论文发表领域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就是“同行评议”,这里也类似,杜绝学术***,经费***的方法就是真正让懂科学的专家担任实职,因为他们才知道所谓的专家有没有在忽悠你,有没有在忽悠***的钱和***。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总结就是:给予尊重与自由,让内行领导和管理内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研成果 工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研成果 工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2906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