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舰船学术会议,舰船航空保障学术委员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舰船学术会议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舰船学术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晚清北洋舰队外购德制军舰、英制军舰的背后折射出英国、德国什么样的理念?
  2. 李鸿章有没有摒弃陆军思想建设海军?

晚清北洋舰队外购德制军舰、英制军舰的背后折射出英国德国什么样的理念?

谢谢邀请!

这个题目问得有些模糊,如果是说从北洋海军外购的军舰折射出的英、德不同的舰船发展理念的话,那么最集中体现在北洋海军购买的一组巡洋舰上,就是从英国订造的“致远”“靖远”号巡洋舰,以及同时期从德国订造的“经远”“来远”号巡洋舰。

舰船学术会议,舰船航空保障学术委员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两组军舰虽然我们现在都叫作巡洋舰,但是却有很大的不同。英国设计建造的“致远”级,属于穹甲巡洋舰,即军舰内部机舱上方的那层甲板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属于装甲甲板。而德国设计建造的“经远”级,属于装甲巡洋舰,军舰内部除了有装甲甲板外,在水线附近的舷侧还有水线带装甲,实际上相当于是一种小型铁甲舰。

二者从订单竞标时,英国、德国的设计师就吵得不可开交,两国对于巡洋舰乃至军舰使用和海战的理念不同,也就显露得非常明显,可以形象地总结为,英国是土豪的视角,而德国则是穷国视角。

土豪的眼光:

舰船学术会议,舰船航空保障学术委员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洋海军装备的“致远”舰,是标准的英式穹甲巡洋舰)

“致远”所属的穹甲巡洋舰,尽管也具有很巧妙的防护设计,但是比起有水线带装甲防御的装甲巡洋舰来,看似还是略输了一筹。英国之所以当时坚持巡洋舰的发展走穹甲巡洋舰路线,原因在于英国海军的土豪式思想。在战舰如林的英国海军看来,海战的样式是列堂堂之阵,由双方的主力铁甲舰进行交锋,而巡洋舰则根本不登大雅之堂,只是平时跑腿的角色,根本轮不到巡洋舰去参加真正的海战。

舰船学术会议,舰船航空保障学术委员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种主力舰会战的理念下,巡洋舰的作用主要是侦查、递信,倘若有海外殖民地的话,还有巡弋殖民地,以及在殖民地发生特殊情况时赶往处理。按照这些用途,巡洋舰的***想敌并不强大,所追求的主要是高航速、高续航力,过于完善的装甲防御对巡洋舰完全是累赘。

在当时的思想和造舰水平来说,都是相当高的水准,大清的北洋水师妥妥的***舰队,小鬼子就敢动手,主要是跟老毛子一战打的漂亮,膨胀的一塌糊涂,当时如果有水师基地,炮台的配合,水师主官再坚决一点,结果可能是小鬼子被全歼。唉,叛徒也出了不少,还没怎么打,就跑了的多了

李鸿章没有摒弃陆军思想建设海军?

清末北洋大臣李鸿章在1875年开始主持北洋海防建设后,对于陆军、海军的重视程度实际上是相等的,并没有出现过极端的摒弃陆军的念头。

事实上从1875年受命建设北洋海防后的最初几年间,李鸿章的海防建设精力主要花费在编练陆军上,诸如建设天津新城,编练直隶练军等。就算从1880年代北洋海防重点开始建设海军后,李鸿章对陆军的重视也并未放松,例如建设天津武备学堂,更新陆军武器装备等等。在李鸿章于朋僚的通信中,曾流露出他对陆军、海军重要性的判断,即陆军的重要性更强:人只知御戎之要在水,不知至要仍在陆。

不过相比起北洋海军的建设来,北洋陆军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先天不良问题。

北洋海军的建设,可以说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全新建设,无论是制度还是用人,基本都是重新来过,因而大量接受过新式军事教育的科班毕业的年轻军官成为了海军的骨干中坚,海军的各项训练制度也都借鉴西方,使得北洋海军成了西化色彩非常浓、训练水平接近于西方海军的武装。

而北洋的陆军,前身要么是绿营部队,要么是淮军的老营头,上至军官、下至士卒,人事关系盘根错节,再加上古旧的军规营制、军事传统、各项繁文缛节早已成为了惯常,就算是更换了西式装备,聘请了外国教习,也无法使陆军出现海军那种彻底换血的改良效果。

再加上李鸿章受限于经费的不足,以及政治上的自保考虑,无力、也不愿意在直隶、北洋地区保持一支兵力过于庞大的陆军,使得北洋地区的新式陆军规模限制在几万人而已。

由此到了甲午战争时,北洋陆军制度落后、军事学术落后,兵力又弱,面对日军接连打了败仗,显得完全比不上北洋海军,因而容易使人误以为李鸿章以往不重视陆军建设。

世界上除了美国作为一个拥有大面积领土的陆地国家摒弃陆权思想来大力发展海军以外,其他像法国、德国、俄国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都都有着很强的陆权思想,而且都是陆主海从。中国作为自古以来的陆权国家,虽然在明朝时期拥有郑和七下西洋那样庞大的舰队,但这也只不过是陆权达到顶峰向外宣传的需要而已。而作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李鸿章也未能摒弃大陆权思想。

而到目前为止全球也就只有北洋水师的战略是以防守的,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海军的都是属于扩张型的,所以当北洋水师在1888年成军之后就停滞不前,因为清***认为拥有这样的力量已够防守用了。而日本作为海洋国家明白海军的作用,所以在大清北洋水师成军之后一直在不断加强海军力量的建设,而就是在这一段北洋停滞发展的时间,世界海军技术迅猛发展。所以在甲午海战当中北洋其实已经器不如人了。

而李鸿章作为北洋的奠基者和发展者,是当时大清少有的能看清当时国际形式人,所以他也一直作为外交家游走于各国与谈判桌,所以李鸿章也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不过这位东方的宰相并没有像西方的那位宰相一样能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谢谢悟空邀请!

真正的历史都活在历史的尘埃里。李鸿章如果没有摒弃陆军思想,就没有左李之争,作为民族商人的胡雪岩也不会落得“曾经万人敬仰,一早无人知其谁”的下场。看惜花一一道来。

一、新疆问题

在那个风雨漂泊的清***时代,曾经汉臣都是被摒弃在朝堂之外,却因为时势原因,大量的汉臣子一度成为朝堂中的中流砥柱。作为较为杰出的代表就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等一批大佬。从***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太平天国运动等等一次次战争让清***的财政到了临界点。加入以李鸿章为首的一帮人认为海防建设实属不易,应将有限的***用的刀刃上。这是新疆却被沙俄入侵,清***已经到了经历不起战争的边缘了,李鸿章有意放弃新疆。而这是另一位大臣左宗棠却提出一个让满朝文武及慈溪太后都无法拒绝的理由。其在作战中靠着胡雪岩从外国银行拆解银两解决军费,让其在收复新疆的战争非常顺利,更加坚定其陆军建设思想。

二、绊倒左宗棠,先制胡雪岩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携胜而归。让李鸿章非常的不服其,加上左宗棠在洋务运动中也建立起一套军工产业。让李鸿章更是怀恨在心,二人从政见、军功等等方面的不和一度成为路人皆知之事。李鸿章为了绊倒左宗棠,就对胡雪岩的战争借贷的还款上各种阻挠。使得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快速的倒台。断掉了左宗棠的钱袋子,使得左宗棠左右受困,最终,败在其手下。更成就其显赫一时的北洋海军。在随后的陆军的建设都不知道落后,西方列强多少代。

李鸿章并没有刻意压制陆军的发展,更没有为了发展北洋水师而牺牲陆军。

在清末的海防、塞防之争时,李鸿章主张海防优先。而且在中国近代史上,北洋水师的名气比较大。 因此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到了李鸿章为了发展北洋水师花了很多功夫,却没注意到他为了发展陆军也费了不少心思。

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以后,就开始编练直隶练军,并在大沽、天津等地修建防御炮台和工事。为了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李鸿章建设了天津武备学堂,为清军培养军事人才。此外李鸿章还扩建了原有的***机器总局(后改名天津机器局),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军工厂之一。

在李鸿章的努力下,北洋所属各陆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所属各军是参战各清军中表现最好的部队,可见李鸿章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

不过李鸿章在建设北洋陆军时面对的问题要比筹建北洋水师多得多。

北洋所属各军要么是直隶一带的绿营,要么就是李鸿章手下的淮军。绿营从清初就已经建立,在清末时已经腐化不堪,而且涉及很多利益关系。淮军虽然年头短点,不过其上下官员大多和李鸿章有旧,李鸿章也不好意思大刀阔斧彻底改革。

所以北洋陆军的改革,主要是限于换装西式武器,聘请洋员充当顾问、教习协助训练部队而已,没有彻底进行改良。北洋陆军的战斗力提升有限,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只能说比其他清军好一些,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李鸿章毕竟是***,满清***对他有一定的猜忌之心。李鸿章为人又爱惜羽毛,为了避免猜忌,对淮军一再裁撤,所以北洋陆军的规模在李鸿章任上不增反降。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外人看起来李鸿章是重海军而轻陆军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舰船学术会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舰船学术会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3145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