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郭守敬学术会议,郭守敬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郭守敬学术会议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郭守敬学术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1276忽必烈立法是什么历法?

1276忽必烈立法是什么历法

是天文历法。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成立太史局重新制定历法。命郭守敬,王恂,许衡,杨恭懿等人主持此事,在受命制定新历之后,郭守敬和王恂等人花了三年的时间创造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七宝灯漏等数十种精密天文仪器。这些仪器的精密程度都是前代不能企及的,比欧洲同类仪器的发明早了300多年。

郭守敬学术会议,郭守敬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圭表是用来观测日影长短的仪器,通过测量可以确定一年中春秋二分和冬夏二至的日期,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又经过实地观测,得到了一批精准的数据

郭守敬等人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研究之后。终于制定出新的立法,取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颁布之后,一直使用了300多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最久的历法。比国外早了整整300多年!可以说元代天文历法的发展在我国发展史中不可磨灭!

郭守敬学术会议,郭守敬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并正式颁发使用,打破我国古代或***托于黄钟,或附会于易象的治历习惯,全以晷影实测计算而得,开后世新法之源。

古代对颁布历法非常重视,因为它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历代频繁改历,致使元以前的历法多达70余种。但由于历法是衡量一代天文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所以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历法多有不够精确之处。元初本袭用金之《大明历》,后发现有误差,于是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世祖忽必烈着手改历。“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而命文谦与枢密张易为之主领。”经过郭守敬、王恂等人四、五年的努力,在实地科学观测的基础上,并参考前代历法,终于编订出了新的历法 《授时历》。

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予共事。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郭守敬学术会议,郭守敬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276忽必烈立法是指《授时历》。

《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用了300多年。

《授时历》。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成立太史局重新制定历法。命郭守敬,王恂,许衡,杨恭懿等人主持此事。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台人。他从小跟随祖父郭荣长大。郭荣知识渊博,精通算数、水利,与许多学术界名人有所来往。在这样浓厚的科学氛围长大。

郭守敬从小就喜欢读书,并热爱科学,长大后师从著名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刘秉忠。在受命制定新历之后,郭守敬认为,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先制造精密的天文仪器,通过天文测量得到准确的数据。

郭守敬等人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研究之后。终于制定出新的立法,取名为《授时历》。意为“敬授民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郭守敬学术会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郭守敬学术会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3273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