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误食科研成果,误食科研成果怎么处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误食科研成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误食科研成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网传浙江大学中药课上学生根据古籍炼制丹药。这种丹药真的可以治病吗?

网传浙江大学中药课上学生根据古籍炼制丹药。这种丹药真的可以治病吗?

感谢关注!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再相信中医,就连我身边的人也同样对于中医有所偏见,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对于中医还是很相信的!

误食科研成果,误食科研成果怎么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炼丹

这个我想还是有点夸张了,并不是不相信丹药的配方,我对于现在炼丹所使用材料持怀疑态度。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食品卫生,食品健康都没办法保证,那么像这样利用各种药材加以熬炼的丹药,具体出炉的效果会是什么?又有几个人敢于尝试呢?

中医影响力减弱

误食科研成果,误食科研成果怎么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原因还是现在的中医看病见效太慢了吧!西医可以几天见效的症状,中医就要吃好几副汤药,后期还要进行调理!再加上中药比较难以入口,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也是很正常的!

对于开设这样的课程,我持中立态度,不支持不反对,只是希望最后能够真的有所得吧!

这条“浙大旧闻”又登上了热搜,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离不开“浙江大学”、“中医药”、“炼丹”和“学生自制”这几个吸人眼球的关键词。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开设中医药知识选修课,让学生自己动手炼制丹药,话题感十足,即使已经过去了数个月,但是一经报道,还是迅速掀起一番讨论。

误食科研成果,误食科研成果怎么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学生学校炼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是浙大药学信息研究所教授王毅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专门向大学生介绍中医药知识的。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理解中医药理论,王教授将上课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选题,在古医书中寻找自己感性的选题,进行一个为期7周的研究。在期末的时候,汇报自己在这两个月中的研究成果其实这门课浙大已经开设了八年之久了。

题干中提到的那颗“孔圣枕中丹”就是学生的期末汇报成果。其实我对重要不是特别的了解,查找了相关资料,才知道这种丹药的配方最早记载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根据医书记载,孔圣枕中丹自古以来就主要给书生服用,本身就是主治失眠、记忆力差等对学生来说很常见的病症,这种丹药的原材料:龟甲、龙骨、石菖蒲、远志,四味中药各50克,打成粉末,熬制与药粉等量的蜂蜜,搅拌、搓丸。

单单从原料上来看,这些重要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毒性,倒不至于人服用后会中毒,但是毕竟是药,如果饮用不当还是会有副作用的,还应该谨遵医嘱。网上说制作这个丹药的小组在服用前咨询了中医专业人员,而且进行了试服,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从结果上看,这种丹药是可以服用的,但是我还是不建议大家根据网上的配方,调配中药,或自行炼丹服用。

我想王教授在学校开设这样一门课程,为大学生讲解中医药知识,我想更多的是想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中医药的神奇,在课堂上王教授不仅为大家讲述中医药的知识,也为大家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现在网上有很多黑中药的行为,王教授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公众起码让有知识文化的大学生了解中药,即使可能大家对重要还有什么顾忌,但是不会成为中药的黑粉,在网上发表负责任的言论。

中药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知识宝库,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科学获得者屠呦呦,正是在中医药的启发下,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拯救了亿万饱受疟疾摧残人们的性命,这就是中医药对世界贡献正如屠呦呦在获奖中所说的那样: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换句话,中药,也是献给世界的礼物,但是还需要我们更多的科学家中医药学家不断的研究,去发现更多中药的奥秘。

开句玩笑,这个丹药有没有用,让那些相信有用的人吃一下,不就知道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这种丹药中的菖蒲有毒,服用有严重危害。不过,在铁杆中医粉看来,中药材里即使有毒,那也会在那套君臣佐使、阴阳配伍的理论下,“以毒攻毒”,达成疗效。

对这样的奇葩逻辑,谁能说服他们呢?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中国人会相信子虚乌有的“皇帝”和一千多年前的孙思邈,能在人体科学和医术上跟世界最先进的专家和机构对抗,除了祝福这些朋友,我们能做的,其实并不多。

丹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太多荒诞的故事,服用各种散丹导致各种病症的名人,也多如过江之鲫。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末三案”中的“红丸案”。1620年,明泰昌帝病重,下官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负责服侍泰昌帝的大臣本不相信,但架不住泰昌帝一直索求,于是就让他吃了红丸,一开始貌似有疗效,但再次服用后很快病重驾崩。之后,此案在明廷激起不小的争斗。

涉案药丸之所以叫“红丸”,是因为使用了未婚少女的经血,并且还必须来自体健貌美、端庄贤淑的少女。这听起来很恶心吧,但这就是中医。翻翻那些有名的中医典籍,别说少女经血,就是人的大小便都可入药。遗憾的是,中医粉一直对此视而不见。

我不知道为什么浙江大学会开中医选修课,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无疑会对相关大学生造成误导。他们试着炼制丹药,就是明证。

我不想再讨论“中医药是否有效”这个万年老话题。对于中医粉来说,他们的终极标准就是,“我和我认识的人认为有效,就有效”,以及“中国人吃了几千年中药,说明它有效”。这种诉诸情绪和无知的逻辑谬误,外人很难用事实和逻辑去匡救。只能希望他们别真的去吃什么丹药,会出人命的。

首先,这个炼丹是发生在浙大的中药课,依照的古籍也是标准的医术药典——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所以,我们大致可以排除这个丹药是道家意义上的“仙丹”。如果是道家的“仙丹”,这就不是能不能治病的问题了,而是吃了会不会毒死人的问题了,运气好是慢性中毒,运气不好就是急性中毒。古代很多个皇帝已经用生命为代价告诉我们这个有多不靠谱了,比如嘉靖可能就死于仙丹的慢性中毒、明光宗在“红丸案”中猝死、雍正猝死。

当然,如果是炼道家的仙丹,看的书就应该是葛洪的《抱朴子》之类的了,用的原料也不是中药,而是矿石了。

那既然是中药,这个丹药也就是“六位地黄丸”一类的了,我相信这个丹药和普通中药一样,也不至于会有毒,至于能不能治病,就要看你相不相信中医了。

如果你相信中医,那么你就可以认为这个丹药可以治病,这个丹药只是中药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汤药中成药没有本质区别;同理,如果你不相信中医,那么这个丹药的临床有效性当然也就不值得相信,不相信的原因和质疑中医那些道理也没有啥区别。

当然,如果是中医意义上的丹药,能不能用“炼丹”这个词就值得商榷了,“炼丹”在语境上更是一个道家名词,总是有点神神鬼鬼的意味。所以,用浙大中医课“制丹”会不会更中性准确一点。

不过,浙大开中药课“制丹”,我并不觉得有啥大问题。中医中药的最大问题不就是没有接受过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各种试验和临床检验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也就是几个学生做点“科学实验”罢了,毕竟也没有推向市场,把我们当小白鼠是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误食科研成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误食科研成果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3333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