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袁隆平科研成果转化,袁隆平科研成果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袁隆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袁隆平科研成果转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世界杂交水稻研发历程?
  2. 袁隆平年轻时籍籍无名,他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才声名鹊起的?
  3. 袁隆平宣布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获突破,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世界杂交水稻研发历程?

1、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2、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袁隆平科研成果转化,袁隆平科研成果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4、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 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5、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袁隆平科研成果转化,袁隆平科研成果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

袁隆平年轻时籍籍无名,他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才声名鹊起的?

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首先他是50年代的大学生。在那个时代,大学生的名气可是很高的。他自己也说过,他报考了空军,就是因为他是大学生,实在金贵,国家没舍得让他去。

袁隆平科研成果转化,袁隆平科研成果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了。我们现在可能觉得一个中专的老师什么,但是那个时代如果你有一份中专的工作,这已经是非常好了。那时候很多人主要考虑的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实现农转非。

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那篇著名的论文的时候,也不过30多岁。然后就被上级给看中了。

所以其实他一直都是很有名气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袁隆平宣布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获突破,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科普博览邀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代茂老师来回答:

为什么袁老要专研究水稻的去镉技术呢?镉污染很常见吗?

作为重金属元素,镉具有很强的毒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12种在全球范围内均具有危害意义的物质,镉位列第一,而其对人体的毒性则仅次于汞(水银),位列第二。

镉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10-30年,镉被人体吸收后,主要累积在肺、肝、肾等器官中。

虽然镉不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植物并不排斥对镉的吸收,又因土壤中的镉有较强的向植物根系迁移的能力,因此植物往往容易富集镉。

而这些吸附的镉会在水稻的米粒中大量富集,所以镉污染在水稻米粒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旦人直接食用这些镉米,或者家禽等食用后在体内富集,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都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很多人在说转基因,通篇我没看出来。报道的是对控制镉金属元素运输基因的删减,没有说导入非本植物的基因片段。导入其他植物基因了吗?我没看到。 如果对基因删减就是转基因,那要是人类实现梦寐以求的癌症基因删减后,出生的人都是转基因人了。分清楚概念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袁隆平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袁隆平科研成果转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3436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