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科学活动项目研究现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小学科学活动项目研究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学的科学课有用吗?
同意楼上观点
是不是科学课教的是什么?还是不知道他对升学有什么好处?
从教的是什么这个角度,科学课,现在已经被认为很必要,我个人也认为很有必要,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好奇心,拥有问题解决的能力,拥有探究能力,这些能力都是科学教育重视的。
任何一门学科的设置都是极有用处的。科学课在小学教育中会越来越重要。其实现在很多人,把科学想象的太高大上,太神秘。事实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在今年一年级,已经增设科学课。课本的内容其实很贴近生活,就是我们身边的植物,动物这些,真的是孩子非常需要的。只有从小慢慢的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长大了才能真正的去做科学研究。
教小学科学有前景吗?
我们这里几年前就开始科学和语数英一样要期末考试了,可是我依然绩效工资拿着副科的待遇。所以,说到前景,从现实来看,只能呵呵了。
从理论上来说,是有前景的,因为:2017年1月份,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并且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从一年级就开始授课,首先科学的老师就要增多,从小科组,其他科老师兼任的情况变成有专职老师。未来,可能有前景,可能。
小学科学老师,不像中学的理化老师有专职的实验员,每节实验课都要自己准备材料,无形中其实是增加了课时。而除了上课,科学老师还要兼任科技辅导员,每年区科技节,市科技节,国家级比赛层出不穷,劳心劳力。
所以,你该怎么办呢?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好好玩。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比如有老师喜欢观鸟,就带着孩子一起观鸟,同时参加比赛,最后形成课程,然后申请名师工作室。在繁杂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加油!
我是科学老师周小艺,有关于科学的问题,一起讨论哦~
没有调查就没用发言权,作为一名从教一年的科学老师来说,理论上讲,科学课是越来越有前景的。一是教育局自身越来越重视,把各种科技节活动搞得风生水起。二是教育局对学校的科技办学要求更多,从而促进学校从被动主动两个方面开始重视科学教育。三是科学老师自身的不断发展,只要你越有本事,学校也会越重视你重视科学。
所以科学课的地位并不会一下提升,必须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方式改革,从古至今凡事成功了的改革大多都必须是自上而下的,单靠科学老师自身的力量,领导不重视,也是没有办法提高学科地位的。
这和中国现在评价体质有关,在我们这边,语文数学全市统考,而科学不统考,学校之间能比较的就是统考科目,所以拼命的在语文数学这两门课这边倾斜,很多家长也跟着盲从也。这是功利教育的结果。但是这不能说科学不重要,科学更不能具有替代性。实际上,随着学段越高,科学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了大学,所有的理工科专业都是科学,反而语文这样的科目可有可无。主要的就业当然仍集中在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群体中。而科学研究对人类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对国力的增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仍然非常低,科学教育任重道远。希望你不要渺茫,找到自己的定位,坚定的教下去。
为什么上了初中以后就没有科学课了?
最直接的答案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科学课都***用分科教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初中的科学课分为物理、生物、地理和化学四门课来分别上了。一般来说,生物和地理课自初一年级开始开设,物理课从初二年级开始开课,化学则一般在初三年级开始开设。到了初中,不是没有科学课了,而是科学课分开了。这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在我国[_a***_],还是***用综合理科的方式教学,也就是在浙江省,初中的科学课还是叫科学课,里面包括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但是这是少部分地区。所以初中既有《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也有各个学科的,比如《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等等分科的课程标准供各个地区选择使用。
到了高中,我国几乎在全国都是实行的分科教学,所以高中阶段都是分科,比如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在小学,按照教育部2017年1月19日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2017年9月开始,小学科学课自一年级开始开设,并且实行综合教学。小学科学在2000以前是叫自然,后来在2000实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中改为科学。原来是三年级起始,现在是从一年级起始。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各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从上述我们对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科学课的设置情况也能发现,我国也非常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希望以此提升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
请问小学科学的教师编制考试应该怎么准备呢?该看哪些方面的书啊?
笔试方面容易,专业知识基本考的是初中的知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很少且基础,如地图的四个基本要素)还有小学科学的课标(前面的总括多看几遍就可以了)。
这样专业排名基本能进前5(本人就是这样搞的)。如果想更进一些,那要找到小学科学的书把一些重要的实验看透,那些都能考教案那部分,教案的写法又是一门课程(时间不够就不用准备了) 还是抓紧看教育综合吧。面试方面那就要去让别人教还是报班,以为科学以探究为主,和你想象的上课方式不一样(如果你没有接触过)有些小学三年级没发科学教材,这是为什么?
题主所提问题具有普遍性,而且并不是有些小学不发科学教材,而是很多省市及下县均实行部分教材循环使用,因此也不是只有三年级没发科学教材,而是各年级的科学,美术、音乐等教材都纳入教材循环使用的范畴,我地从2014年开始就开始实施这一政策。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义务教育期间,学生教材全部免费,耗材耗资巨大,特别是教材纸张取材木材,大量耗材,不利于环境保护,有背于我国鼓励循环经济,保护环境、节约***的基本国策。
二、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
我校每年,开学伊始就会把使用过的科学课本、美术课本、音乐课本发放给每个学生,而且告诉他们如何保护好这本书,首先可以给它们换一个新书皮,书页不可乱画,不可折角,可以在书的扉页写一句座右铭,送给自己也送给下一届的学弟和弟妹,并且一学期后,当老师把这些书收上来给下一届学北学妹用时,谁的书保护的很好,谁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比如荣誉称号“爱书好榜样”“最美学姐”“最帅学哥”等称号,有的还会得到一支笔或一个精美笔记本做为奖励。
通过这个活动的实施,不仅让孩子们受到了教育,而且增加了责任感和节约意识。
但是教材循环使用以来,同样也饱受诟病,正像题主所说的那样,会让家长和学生误以为科学不重要,可学可不学。另外还有一系列问题出现,例如:
1、循环教材良莠不齐,有的学生手里的书保护的较好,而有的同学手里的书则较破烂,这让小学生感觉不公平,从而使拿到更旧的书的同学心生厌倦,影响学习积极性。
2、如果每节课使用完都收上来,下节课重新发放,就培养不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不会去主动保护这本书,而且反复收发会更加剧对书的磨损,同进也不利于学生课下的复习。
3、会让孩子们觉得此科不重要,从而学习时出现偏科,难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习劲头。
综上所述,教材循环使用虽然有利于节约***,保护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节约意识等,但也有弊端,个人建议,使用率比较高的《科学》课本还是不要循环的好,音乐和美术因此使用率低,还是可以循环使用的。
小学科学书近几年一直是循环使用的,也就是说,它是属于循环教材的,因此没有发到学生的手里。像这样的循环教材还有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等。
这样循环使用,应该是从节约的角度来考虑的吧,一名学生没有一本的。每年会配备一些,防止有的损坏严重的。但是如果从卫生的角度来说,循环使用很不科学。因为现在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都能联网,很多***,包括电子教本等,网上都有,因此,老师们上课大多数也不大去用这些教材。有些教材搁置久了还会发霉,如果上课发给学生,用了几年的书,你想想,会卫生么?而且发下去,课后还得收回来,供别的班级使用。所以老师们一般也懒得发懒得收了,还不如用电子教材来得方便。
不知道啥时候不要这么节约了才好。毕竟现在也不差钱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学科学活动项目研究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学科学活动项目研究现状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