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基因 学术会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基因 学术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基因之父是谁?
李景均
被称为“中国遗传学之父”(基因学就是遗传学)
李景均(Ching Chun Li,CC Li) ,(1912年10月27日— 2003年10月20日),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人类遗传学的开拓者”。中国天津人。1932年考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于南京大学)农学院,1936年毕业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攻读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研修解析几何、概率论和统计学等。1941年回国,先后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农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1年赴美,历任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统计系教授、系主任、校座教授。美国人类遗传学会***。
李景均教授为中国的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许多在中国农业、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杰出人才,被称为“中国遗传学之父”。
一生成就斐然。四十年代在中国的处女作《群体遗传学》,五十年代以后在美国、苏联等国出版,使世界上整整一代遗传学家从中获得教益。
在长达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李景均教授在遗传学、统计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著作颇丰,享有世界声誉。
答:郭三堆,中国转基因棉之父,开创中国转基因应用先河,袁隆平之后下一个超级棉花研究者!
今天听郭三堆关于作物分子育种转基因棉花的报告,依然感受的是***风***,个人推断爱国情怀、温文尔雅、严谨务实、朴素认真是***们的共性,但是***对青年一代的期盼在目光中闪烁。郭先生讲的转基因技术虽然是在植物上的运用,但是给我的启发是整个转基因领域,分子生物学虽然错重复杂,但是又互成一体,可以触类旁通!
关于转基因产业,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一个基因一个产业,一粒***一个世界!所以就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等植物,应用前景广阔,充满无限商机!
还有人们常说21世纪将是生物主宰的世纪,下一个全球首富将是生物领域,理由何在?我想根源于基因的知识产权,出售的是知识的副本,可以无限的拷贝,当然前提是你要付大量的钱财!
最后,郭先生谈到对研究生的期望,说道人生要树立准确的目标,用心干一件事就会干好,也需要两耳不闻闲言碎语,更需要适应国情***、市场两手抓,所以从郭先生的身上可以学到中国做人做事之道--踏实做人、灵活做事!
华大基因历史?
华大基因自1999年成立以来,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承担其中绝大部分工作)、国际人类单体型图***(10%)、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水稻基因组***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组研究工作,彰显了世界领先的测序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也奠定了中国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同时,华大基因在全球范围内与众多学术机构和研发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在人类健康服务事业和科技应用领域的发展。
华大基因已经形成了科学、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拥有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学研队伍,建立了核酸测序平台、蛋白质谱平台、细胞学平台、动物克隆平台、微生物平台、动物平台、海洋生物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并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国家基因库的构建,成立了生育健康中心和[_a***_]及医学健康中心,进一步促进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向人类健康服务、环境应用、生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转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华大基因将依托先进的测序和检测技术、高效的信息分析能力、丰富的生物***、以多学科结合的新型生物科研体系为基础,为全球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创新型生物研究的科技服务,推动基因组学研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真正做到科技惠民,为我国生物经济产业的战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