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国古代科研成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外国古代科研成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哪些发明为西方的文明启蒙?
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于是,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这一重大差别的根基,在于新的西方文明的独特性,它复杂多样、适应性强,摆脱了束缚欧亚大陆其他所有文明的传统枷锁。结果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火药对于粉碎西方骑士阶层,建立属于资产阶级的***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4、除此之外,比如九章算术、圆周率对数学的贡献;本草纲目,四诊疗法对医学的完善;地动仪、日月食的观测对天文的贡献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早期科技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中国是古代世界科技中心。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过去的世界通史强调的是短时段的东西,政治***、伟大人物、后来又加上了经济形势、文化情况等比较稳定的东西。文明史不同于世界史,就是它所研究的单位是各个文明,是在历史长河中名文明的流动、发展、变化,随着许多原业落后的农业文明转变成为工业文明,他们在经济上、文化上的地位也会越来越突显出来。不但原有的一些古老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成长为现在的强势文明,而且随着经济的进步、工业化的发展,还会有原来弱小的文明成长壮大,成为新的重要的文明。所以虽然有着全球化的发展,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世界依然是多样性统一的世界,依然是各文明共处的世界。
一部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巨著?
宋应星是江西奉新县人。明崇祯年间,宋应星曾任江西袁州府分宜县(即今新余市分宜县)教谕四年,他的全部主要著作,特别是享誉世界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即成书于此期间。
《天工开物》于崇祯十年(1637年)在江西南昌府初刻发行。17世纪末叶,《天工开物》即被译成多种文本,在日本和欧洲广为流传,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事业产生过巨大影响。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权威性著作,并引相关内容作为人工选择、生物进化的重要例证。世界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
在农业社会时代,《天工开物》理所当然地成为涵盖当时农业、工业、手工业等众多领域的历史科技百科全书。
据不完全统计,《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至少发行了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国外版本包括两个汉籍和刻本,两个日文全译本,两个英文本。而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摘译本尚未统计在内,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是十分罕见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国古代科研成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国古代科研成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