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方兴东学术会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方兴东学术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对于任正非接受媒体***访时说的基础教育问题,你怎么看?
任总所言极是,教育是一切的基础。提高教师尤其是小学老师待遇不仅仅是老师本人受益,更是对国家、社会的帮助极大,有一群热心教育事业的人投身其中并且得到优惠的待遇,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小学生在首次进入课堂就受到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培育将是非常好的人生开端。当然提高教师待遇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更能激活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这一切都离不开制度层面上的保障。
任正非谈基础教育问题,实际上是对于人才的渴求,以及现有教育改革的追问。基础教育决定了孩子们看世界的角度以及对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基础教育还包括品德和素质的教育,这些品质决定了孩子们对于未来的事业的信心和热度,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未来选择以及未来发展的,而这些就决定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基础研发的发展,人才决定一切。
现在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现在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以成绩论成败输赢,所以不在乎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世界观、孩子的思维方式、孩子的思考方式等等,导致现在的孩子都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打游戏都打的很好,但对于自然、物理、科学等等毫无兴趣,而恰恰这些科目才是一个个人发展、企业发展、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利器,而这些都是关乎基础教育本身的完成程度。
基础教育,是发现并且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给予孩子最好的环境,也就是持续的支持;然后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多元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接触自然、科学、技术等等,让他们时刻保持的赤诚和热情,这样对于现在的时代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人才;现在的人才不再是以前的只知道读死书的大学生了,而是不断的对于事物的本来面目有独到的看法并且能持续不断输出其领域内的创新内容的人才。
这就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任何国家、家庭、学校都不应该忽略,而且还要持续的践行,真正让这些花朵枝头绽放。
以上,是我的观点,请大家积极评论,大家共同讨论。
教育要不计成本的投入,这个东西的收益是10倍以上的,(短期内可能只有投入不见成效)哪怕亏钱也要办教育,10年树人,有了良好的教育,人就成为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拼的就是智力,本质上就是人才的比拼,你以5倍10倍的智力投入跟美国比,哪有不胜的道理,现代科技发展无非是钱,人,钱我们不缺,人这方面总觉得做的不够好,如果能够无比重视人才的培育,将来就有取之不竭的人才***给你用于发展高科技,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怎么讲都不为过,华为为啥能这么好?就是给人才的钱足了就会爆发惊天的能量,希望以后各行业多多出现这种企业
任正非说的这个事情,除了基础研究以外,还有高校和企业联动的问题。
任正非说的很清楚:他说华为的工资高于西方公司,很多科学家为华为工作,华为有700名数学家,800名物理学家,120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专家,六万多名高级工程师。
问题来了:高校干什么去了?这些东西,难道不是应该大学来做吗?我们高校除了承担教学任务以外,研究本身就是高校的责任,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现在已经用到千家万户的很多研发,实际上是企业承担的。
而任正非说的这个事情,实际上可能大家没想到的是,十几年前,就已经讨论过了。
这个稿子是1999年,方兴东发表于《个人电脑》上的《中关村的围墙》。
80年代的时候,高校和企业联动的还不错,当时从中科院,北大和清华走出大量有识之士,开始创立中国最初的产业,比如说联想的倪光南的汉卡,王选的排版软件,王辑志的打字机,求伯君的WPS,都是当时最高的技术。这段时间的中国高科技产业是技术为先导的,以高校为支撑,为企业提供人才。
“教育市场化”是摧毁中国教育体系、教育基础的罪恶之源!教育的核心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主导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市场化”的教育,则是把教育等质资本化,教育变成了资本逐利的***场。彻底抹杀了教育的核心内容,拉大了教育***分配公平性的差距,普通大众成为资本***的目标,教育成本无底线的加大,人民已不堪重负!越急切的希望下一代能跳出泥坑,越是不计成本、倾其所能的投入。尽管出来千万条对策想改变教育的现状,却是抓不到“市场化”的要害,结果只是“隔空”搔痒——自欺欺人而已!“教育市场化”对教育体系和教育[_a***_]环境已造成了颠覆性破坏,要解决问题必须先彻底解决“教育市场化”,让教育恢复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核心本质!否则“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永远也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