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深圳社科院项目研究中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深圳社科院项目研究中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一线城市”这个说法靠谱吗?
国家发改委、***院,国家统计局明确的只有: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副省级城市,直辖市,节点城市;并无一线,新一线城市这种说法,可以说北上广深为四大一线城市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中国成立以来也并没有从国家电视台以及媒体上提到过四大一线城市,更不用说15个新一线城市的说法了!
我们看第一财经把成都排在第一位,得分为100分;我们再来看老牌劲旅:南京、天津、武汉、重庆、苏州、杭州这些城市来对比,我们把经济、教育、人均、科研、互联网、交通等软实力分开来比较,成都没有一个能进入前三,有些项目反而拖了所谓新一线城市第一阵营的后腿,那么我就问了:凭什么成都能得100分?如果光算你的面积和人口,你们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排第一,我服,这两项真的是无短板!
综上所述,第一财经不靠谱!
第一财经的新一线城市排名,西安排在苏州和南京前面,苏州好像还是对口扶贫的西安!成都年年一百分,谁叫第一财经的总部在成都呢!你说靠谱不!
来看看央视发布的2020城市排行榜
在央视的官方排名中是没有新一线城市之说的,只有一线、强二线、二线、弱二线之分。且官方的排名则更加严格,不带地方感***彩!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力压南京的西安排到了第14名,而南京却在第6名!一直是新一线城市第1的成都,在官方的排名中指在第八。落后于南京杭州!而做为安徽的省会合肥,排名也上升到了第16的位置。
目前城市的综合实力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南京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进入强国前十,但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却是很强。毕竟作为三省省会(江苏、安徽、台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安徽合肥10年来进步15个位次,真的是可喜可贺的。目前是省会城市上升最快的!
而成都虽然近些年发展很快,但做目前新一线第一还是不靠谱的。
总之 第一财经看看图个乐,认真还是要以官方为主。
我是小***,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评论关注我哦!@小***的评论呀
个人觉得还是靠谱的,毕竟也是权威机构评选出来的,有一定的真实性可靠性。但是,有些机构就不一样了,由于各机构良莠不齐,排出来的名次可靠度只能作为参考
这里说的新一线城市应该是说的综合实力,而不是比较单一的经济排行榜或者是商业魅力排行榜,虽然各种各样的评比排榜都有,我始终觉得新一线排名还是说的综合实力。
网上流传的比较火的一个排行榜是第一财经公布的,榜名叫2020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如下图,然后却用五个指标引出了城市排名,把各大城市按这五个指标进行排名,先不去说他的公信力如何,我觉得从最基本的逻辑上说不过去,我在想这到底是比人多还是比出去逛街的人多呢?你商业排名就商业排名,为什么又成了新一线排名呢?新一线里的合肥,佛山比宁波强?
如果单看商业魅力排行榜成都排在第一还说的过去,要是论综合实力,我觉得这个排名还是有点水分的,我很质疑这个排名。
靠谱性只有六七成,最主要的还是权威性不足。它并不是由官方研究发布的,商业媒体通过一整套指标,算出来的。有量化指标就必然有权重,这个权重争议还是非常大。就说交通和文化吧,谁的比重应该高一些,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品牌商业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而出。
2019年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看看2019年的榜单争议还是有的。前面几座省会城市争议倒是不大,主要是后面几个城市。比如说,为什么厦门没有入选?而东莞、沈阳乃至昆明入选了。西安的排名有如此之前吗?超过了苏州、南京、郑州、青岛等全国知名城市。
一份榜单靠不靠谱,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发布者的权威性。如果是商业媒体发布的,由于夹杂着自身的利益,权威性就会打折。第二个就是内容的质量。如果发布的榜单与人们的常识或者感受都存在相悖的地方,那么这份榜单肯定不过关。
对于一线城市这份榜单,人家都还当做野榜来看待,只会把它当做一个参考,而不是权威结果。
“新一线城市”这个说法靠谱吗?
老实说,我觉得靠谱指数并不高。因为不论是新一线城市还是一线强、一线中等的排名都是没有官方站台的,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商业机构和自媒体博取眼球的噱头。那么城市的等级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呢?
国家认可的城市等级划分目前只有一个,就是2014年12月29日国家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城市等级划分共有5类7档。分别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中等城市、小城市Ⅰ型和小城市Ⅱ型7个档次。
而评判城市等级的要求只与城市常住人口有关。
其实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常住人口就是最大的***,为什么呢?
1.城市的人口反应经济发展状况。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口呈现流入状态,那么其经济发展大体上会呈现向好趋势。因为,有经济的支撑才能吸引人口就业和创业,一个经济不景气的的地方是难以留住人口的,这种现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大量农民工外流到沿海地区或西部省份中心城市务工就是最好的例子。
2.城市的人口反应民生发展状况。城市人口还受民生发展的影响,试想一个地方教育不行、医疗不行、交通出行不行,那么如何留住人口,又如何吸引人来。
3.城市的人口还受大城市虹吸的影响。一般地,省域中心城市对周边二级市存在天然的虹吸作用,在省域中心城市处于发展扩张状态时,对其周边100~150公里或1小时经济圈内的城市具有较强的虹吸作用,虹吸作用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口的流动。
因此只将常住人口作为评判城市等级的条件是说得通的。
现在的网络上或现实中为什么官方的城市等级界定反而没有民间企业或组织的评价更受推崇呢?
1.官方对同一类别城市的界定区间较大
首套房贷利率23个月来首降,为什么会降低呢?房价未来的走势怎么样?
稳房价是当前任务!稳下来了该松一松了!
房地产市场可能是受调控最多的一个行业,过去2年全国房价经过调控,房价先后遏制住了迅猛的涨势,进入平稳阶段,这种调控是以成交量萎缩为代价的,房价平稳并伴有下跌的趋势,给房地产松绑,似乎是一个可做,但不能明说的事情,一方面刚需受限,另一方面房地产和经济相关程度高,房地产的低迷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在汽车消费负增长,手机消费负增长,外贸紧缩的情况下,只有投资能拉动经济的前行,而08年以来的对基建的投入,无论是机场、港口、高速还是[_a***_]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基建的投资效果不明显,最近发改委密集批复了各个城市对地铁的建设规划,这是下一个基建投资的领域,另一方面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在放缓,所以房地产投资是一个可以应用的工具和突破口。
房地产要松绑,首先要在需求端松绑,降低利率是最直接的,未来也许还会松绑限购,在首套房利率下调方面,上海和深圳已经先行一步了,广州、衡阳、合肥已经在松绑房地产方面作出了表率。
房住不炒是一个大背景,但是居者有其所,稳定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同样重要,我们的城市化只有58%,计划到2030年达到70%,城市化人群的居住需求是新的住房需求,不该被压制,利率的升高,对刚需购房的成本有很大的提升。
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市场上得有足够的房子,把商品房做成公寓出租,有增加房间数量吗?把包子做成馒头就能让更多人吃饱吗?无论是包子还是馒头,都只是形式,生产更多的包子或者馒头才是解决温饱的方法,把包子做成馒头不会让更多的人吃饱饭,居住也是一个道理,这本身并不是很复杂的经济道理。
平抑房价最好的方法是建设更多的房子,房子建在哪里谁决定?是买房人决定 的,是开发商决定的,一个偏远的乡村,一个没有产业人口的城市,居民自然不会选择去购买,建设了也卖不出去,开发商会搜集买房者的喜好去建设房子,这是价格发出的经济喜好。
总之我的观点是,平抑房价,稳定房价,一方面要松绑,给需求端松绑,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房子,供需平衡,给土地供给松绑,符合城市化的进程对居住的需求量。
主做股权设计、股权激励,业余爱好搏击
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赞、关注
咨询合作请私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深圳社科院项目研究中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深圳社科院项目研究中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