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袁隆平科研成果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袁隆平科研成果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颗伟大的***原文?
一说到伟大的***,我不禁会想起——袁隆平爷爷。
——题记
金秋时节,一位老人看见稻浪翻滚,谷粒金黄时,笑着说:“啊,我成功了!”
他有两个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的第二个梦想其实是他做的一个梦,他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般大,他和助手在稻禾乘凉。这些都说明了他心怀家国、心系苍生的博大胸怀。
袁隆平带领科研的是什么时期?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3年实现三系配套,1***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袁隆平爷爷对中国的粮食产量贡献有多大?
我是60后,我们最有发言权。
因为我们从五,六岁起就下地劳动,做一些及所能及的事,如割谷时帮大人抱谷把子,插块时帮大人递秧把子,还有拔杂草等。
我清楚地记得,在杂交稻未推广之前,我们那里水稻的品种叫"农垦五八",平均亩产就是25O斤左右。每年生产队在交齐国家的公粮任务后便所剩无几,我们一年上头都是三分大米加`七分红薯杂粮这么过来的。
记得杂交水稻推广的第一年是1***5年,亩产就有700多斤,从那年开始,顿顿吃米饭,红薯变成了喂猪的主料。
原来对袁隆平的评价一直是正能量的,转基因产品出来以后很多反转人士开始攻击袁隆平。当国家把转基因技术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后,攻击袁隆平的人才逐渐减少。
这个历史阶段,不亚于当时袁隆平研发灿稻时被嘲笑的过程。随着时代发展,袁老将更被尊敬。
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这是对他在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肯定与最高褒奖。说实话,这样的肯定与褒奖,后人恐怕很难再出其左了。
我们早在多年以前,就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4的人口,这是在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一项世界壮举。袁隆平或者说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也只是成就这一伟业的一分子罢了。说白了,把中国粮食的增产或者说解决了我们吃饭问题的功劳,都归集到袁隆平一人身上,显然就有点儿过了。
我国种植的粮食种类很多,即使是主粮也不止水稻一种,那么严谨地来说,水稻的增长,或者说杂交水稻带来的水稻增产,其实对我国整个粮食产量的增产,影响并不是很大。并且,我们的粮食增产,还和其它的因素息息相关。比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加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以及国家的各种对农政策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这些都是促进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动力。
此外,研究杂交水稻的也并不只是袁隆平先生一人,在他之前或者与他同时代的(之后),都有无数的研究者,他们前仆后继,克服重重困难,奉献出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当然,他们同样为杂交水稻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说白了,袁隆平只是这些杂交水稻研究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袁隆平科研成果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袁隆平科研成果资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