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方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研究科研项目发展规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招收心理学研究生的研究院所有哪些推荐?
  2. 中国探月工程的具体计划是什么?
  3. 教师该怎样做教学研究?

招收心理学研究生研究院所有哪些推荐?

目前招收研究心理学的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科技成果,奠定了新中国的主要学科基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简介:成立于1951年,前身为创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的战略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理科学发展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2015年,心理所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四类机构分类改革的特色研究所系列。

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理学专业学科强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设有健康与遗传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社会与工程心理学3个研究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生物社会心理学联合实验室。 心理所是***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5个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并设有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心理所建设了一流的科研支撑平台。实验平台包括由“多模态认知神经影像平台”、“生理心理学实验系统”、“认知与行为实验系统”和“动物实验中心”四大体系构成的公用实验平台,以及多个特色实验室,如人类嗅觉实验室、行为药理学实验室、视觉认知神经电生理实验室等,实验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中国探月工程的具体***是什么

中国的嫦娥工程包括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大阶段题目里的探月工程应该是指无人探月部分吧。

这是测试登月可行性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也分为三步走:无人绕月探测、软着陆释放月球车、着陆并取样返回。现在正进行到第二步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其实这一步几年前嫦娥3号已经成功完成了,这一次嫦娥4号作为候补不需要再执行初始设计任务,所以被改造成月背登陆了。

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中的关键步骤是着陆后取样返回,这将由嫦娥5号和嫦娥6号完成。如果不能成功返回,那就不可能实现载人登月,所以这是关键一步。所以工程方也相当谨慎,原定于比嫦娥4号更早[_a***_]的嫦娥5号被延迟到明年发射。如果嫦娥5号和嫦娥6号能安全完满的完成登陆和返回任务,下一阶段的载人登月才能实施。

祝愿我国的嫦娥工程能完满成功吧。◕‿◕。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名称为“嫦娥工程”,是***院于2004年立项正式开展的,记得当时还成立了“国家月球探测中心”,这个工程分三个阶段,即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探、登、驻”。这个说法对于普通老百姓比较陌生。老百姓比较熟悉的是人们常说的“绕、落、回”,实际上这个绕落回是嫦娥工程第一阶段――无人探月中的三小步,即无人绕月探测、无人落月探测和无人***样返回的简称。可人们习惯把无人探月阶段当成嫦娥工程,把“绕、落、回”说成是探月三期工程,这也只得由着人们叫。

下面说一下具体内容,先说说已经实施的任务,再讲讲现在进行到哪一步,再谈谈接下来是什么任务,最后再纵论一下未来的拓展任务。

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分别于2007年10月24日和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用长征三号甲和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并成功绕月。距月面分别200公里和100公里,实现了无人绕月探测。

其中嫦娥一号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之后受控撞月,而嫦娥二号作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在圆满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后又进行了拓展任务――作第二期“落”月的先导星,变轨为远月点100公里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对二期落月预选着陆区进行成像,获得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图和物质成分分布图。2011年4月,这些工作结束后,由于探测器余留推进剂充足,经专家讨论后决定继续进行拓展任务。完成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进行探测,随后嫦娥二号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现已成为太阳系的小行星,预计2020年左右会回到地球附近。

随着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收官,工程进入二期落月。

2013年12月2日我国在西昌用长三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12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正面雨海西北部的虹湾地区,

嫦娥三号

***号月球车成功和着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探测任务。

***月球车

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中国官方宣布无人探月二期工程圆满完成。工程随之进入三期月球***样返回。

本来工程指挥部决定2017年底直接发射三期任务探测器――嫦娥五号实现月球***样返回,而不是按照序号先发射嫦娥四号。指挥部决定在“绕、落、回”三期探月的基础上规划无人探月四期任务:2018年底发射无人探月二期探测器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四号实现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任务(注意嫦娥四号虽是用于落月的,但它属于探月四期先期任务。),可是2017年7月2日,用于发射嫦娥五号***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测试发射第二发时失利,导致探月三期任务推迟,只得先进行探月四期任务――发射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软着陆月球背面探测的任务。但由于月球自身巨大的身体阻挡了地面和月球背面的通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发射中继卫星。指挥部决定嫦娥四号任务分两次发射,先于2018年5月21日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安置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

“鹊桥”中继卫星

然后于2018年12月8号,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2019年1月3日在中继星的帮助下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坑。随即***二号月球车和着陆器成功分离。

中国控月***分为 绕 落 回 三阶段目前也就是2018年嫦娥4号在今年年底升空,在月球背面降落并***样返回,月球中继星已发成功发

射,年底嫦娥4号发射已不成问题,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教师该怎样做教学研究?

谢邀!个人看法:广义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工人农民也有很多发明创造;狭义的研究指学术领域的潜心研究。现在所有学校都有一个口号“科研兴校”,记住!是口号。提问者可能是年轻教师,相信研究教育教学是敬业或获得进步的必要条件;提问者也可能是学校的管理者,想指导老师们搞“科研”。

这里只说中小学,自从职评需要论文获奖和论文发表以来,每年都有数百万上千万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我敢肯定地说,这些论文90%以上都是废品,浪费时间、纸张,养活某些行业和人,以及产生***,包括那些发表在国家一级期刊上的论文作者,多数是心虚的;也包括那些名扬国内教育界的教育家、名师,即便出过几本专著,多数也不能算是科研成果。因为大家几乎都在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哲学家作家那里泊来些理念,结合实际重新将观点和方法组合,摇身变成自己创新一般老师为了拼凑参评条件。少数成为名师的人,需要各方面全力全方位包装,就像包装一个一流明星一样。

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来说,身份定位,好听点儿是“教育工作者”,本质上和工人、医生等一样是行业打工者,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去了。但行行出状元,总有个别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钻研业务,达到班级管理高效、教学效果良好,并形成一些小文章获奖或发表。这就是相当不错的“科研兴校”。至于不少以专家身份到学校指导教师搞教科研的官方教研员,往往脱离学校实际,自以为是地瞎指挥。

另外说个观点,也涉及定位问题。现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多是本科、专科、中专学历,很难达到“术业有专攻”的学问深度,充其量只是“小知识分子”。注意这个“小”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水平低,二是政治经济地位低。所以老师们,大可不必自称“我们知识分子……”,估计科学院的多数院士一生中也很少有自称“我作为知识分子……”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教师自身业务素的重要途径。做好教学研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明确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领域很多,做为教师教学来讲,主要的大量的是教材、教法和学情研究。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材在本阶段教学中地位、作用和重点难点,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方面。比如语文课,一篇文本可放入初中段,也可放入高中段,甚至还可放入大学语文中。那么,在不同阶段,教学的侧重点就不同,我们应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去实施教学。教法研究和学情研究是搞好教学工作,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些,是教学研究的重点。

二、找准教学研究的方向。教学研究一定忌形式主义,忌无目的无方向的教研,定要依据教学实际和学校实际确定好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比如初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理解与阅读、作文教学等,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大,作题不知从那个角度下手答,考试失分多。面对这些难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怎么去解决等等,这就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三、认真、细致、扎实地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1、教学研究的课题开口角度大小要适宜。课题不宜太大,如果过大,不好入手,耗时耗力多,还不易见效出成果。确定课题要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出发,比如初中作文教学,从每年的中考作文来看,胡编乱造的作文素材没有生动形象描写的作文比比皆是。学生写不出好文得不了高分。如何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进行生动形象描写,抒发真情实感等等。我们就可以由此拟定出好的研究题目,进行深入认真地研究。

2、深入细致全面地调研。可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学困学生走访等,摸清问题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论证研究内容和研究策略,设计制定好研究***方案,使研究工作切实有效。

3、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引为我用。收集学习同类研究内容的先进经验,包括文字、音像、课件等,特别向校内外教学水平高的老师请教学习,丰富自已的教学研究实践,启发自已的研究思维,提高研究效率。

4、随时收集积累研究资料,按阶段进行总结,反思。整个研究结束后,完成研究报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做教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而不是为了写***、大、空的所谓论文。教师做教学研究,一是要从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出发,确定落实教纲的重点与难点;二是依据所教的学生现状,分析让学生如何愿学乐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使之目标达成;三是为了目标达成,理论如何联系实际。总之,教师做教学研究,要求真务实,在做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完善自己。个人浅见,抛砖引玉。

先是真心向前辈学习,吸取各人的长处,也要留神不足之处;虚心向所有的开公开课的同行取经,只选最突出的那点即可;自己认真备课文,备教材,备学生,这是长期任务,可能需要十年或二十年;找到某个点,整理出一个教学系统,目前,我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作文训练系统,一个是能力训练系统,仍在充实中。比如备课文,我们就发现,同样的集体教案,内容和流程一模一样,可是,一进课堂,就因讲授者不一样而异彩纷呈。怎么样才能使同样的教案在我的讲解中生色呢?我认为,只有阅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有可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专指语文学科)。所以,阅读才能让我们的讲授更精彩,阅读才能提升我们的教研水平。

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飞扬,学者兴致高涨。

一、教师对进行教育研究要有正确的认识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需明确研究的目的

三、教师进行教育研究要***取结合实际的方式

四、教师进行教育研究要有可行的过程

五、教师进行教育研究需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一、教研工作的三个层次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包含三个阶段,即教材探悉的起步阶段——教学过程研究的发展阶段——心理研究和课题实验研究的成熟阶段。这个成长过程体现了认知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由此,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分为三个层次:(一)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成长的起步阶段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每位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必须经常对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认真研读,反复思考,熟练掌握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及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总的说来,教师钻研课程标准要做到以下四个明确:1.明确本科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理论和技能是什么,教学体系的结构,主要的思路和逻辑主线是什么。 2.明确教材的各部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3.明确哪些是教材中的基本现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4.明确每个部分的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并据此确定内容的教学档次。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档次。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1.把教材读厚——微观备课 把教材读厚,就是要求教师要在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对教材精读细研,作深入细致地分析。把教材读厚,就是要求教师在钻营教材时多思考,多发问,对一些重点知识反复思考,将心得体会、疑问或评论和有关的参考资料放在一起,就会感到把书读厚了。把教材读厚,目的是把教材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越细、越深越好。这种由薄到厚的过程,是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对教材不断理解加工的过程。 2.把教材读薄——宏观备课 把教材读厚可以把细节搞清楚,但是,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还必须在精读细研的基础上,借助提要笔记、心得笔记,不断地对教材进行概括归纳,把握教材的要点,掌握其精神实质。只有这样对教材吃透吃深,我们的教学才有明确的方向性。我们才能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可以制订出可行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这并不是学的知识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二)熟悉、研究教学过程——教师成长的发展阶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说,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各个教学细节,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研究内容有很多,包括教法研究、学法研究和教学手段研究。教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教材的处理方法、教学思路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教学语言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难点突破的方法等等。学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介绍学习经验,揭示学习的规律,预习、复习和考试的方法等等。教学手段的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利用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手段包括挂图、投影、幻灯、录像、电视等等。特别是[_a1***_]***课堂教学方面有好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三)研究教育教学——教师成长的成熟阶段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体会深刻,每个教师都有好多经验需要总结,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所以说,中小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存在信息闭塞,资料不足,时间少而散等不利因素。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以应用研究为主。中小学教师的各方面的条件决定了他们的教研课题应以应用性为主,教师要不断从备课中、从教学中、从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研究这些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干什么,研究什么,相互促进。 2.以微观研究为主。所谓微观研究,就是要求教师研究的课题题目要小,把问题讲深讲透。例如,我们可以就一节课的导语设计、课堂小结的方法、词汇的学习等进行研究。由于课题比较小,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容易组织资料,也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3.以引入研究为主。引入研究就是要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引入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改造,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情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研究所科研项目发展规划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4506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