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写书属于科研成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写书属于科研成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一本书属于科研项目吗?
一本书可以属于科研项目,但并非所有书都属于科研项目。科研项目通常涉及对特定科学问题的研究,通过实证或理论性的方法进行探索和验证。
如果一本书是基于科学调查、实验或独立研究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目的是为了推动某一领域的理论前沿、解决问题或开展创新研究,那么它可以被视为科研项目的成果。
但如果一本书只是用于介绍普通知识、讨论理念、展示艺术作品等,并没有严格科学研究的原则和目标,那么它不属于科研项目。
为什么教授不写书?
教授之所以不写书,可能是由于时间、精力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教授们通常需要承担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学术会议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时间紧张,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写书。
此外,写书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可能并不是所有教授都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去完成这项任务。
当然,也有一些教授在平时的研究工作中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可能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写一本书。
求推荐有趣的科普书?
感谢邀请!大家都知道科普类的书,是让孩子开阔视野,知识面的书。可很多书都是把知识点归类罗列出来了。比较枯燥,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下面推荐几套儿童比较喜欢的科普书
1: 乐乐趣的揭秘系列。是一套洞洞书,每个知识点上面都有一个秘密的小翻页,引起孩子的兴趣
获得了非常多国内外的殊荣,包括:
入围英国***学会青少年科学图书奖;
英国儿童科教图书排行前十名的经典科普系列;
英国亚马逊网站五星级童书,中国国家新闻总署向全国儿童推荐科普读物……
2:《神奇校车》系列有幼儿版本和少儿版本
所有的科普知识都在弗瑞斯老师的带领学生们,坐上神奇校车去冒险的故事中完成的。是一套趣味性极强的科普绘本。
3:也是乐乐趣出版的立体书,《我们的身体》《恐龙》价格比较贵,3岁的孩子就可以看了。
1、《可怕的科学》丛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从一到无穷大》作者乔治.加莫夫
3、《变化》作者 灵遁者
4、《万物简史》作者 比尔.布莱森
6、数字化生存 作者 尼葛洛庞帝
7、细胞生命的礼赞 作者 刘易斯.托马斯
8、自私的基因 作者 理查德.道金斯
9、科学的旅程(插图版)作者 雷.斯潘要贝格
10、《见微知著》作者 灵遁者
作为一个爱书人,也作为一个写书的人,我发现尽管纸质图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但是现在市场上科普类的书籍依旧比较受欢迎,这充分说明,读书,尤其是科普书,还是能带给读者一定的知识的。
前段时间一直在看的一本科普书,个人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能让人有获得知识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
这本书写的是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13种植物,分别是小麦、葡萄、石榴、无花果树、曼陀罗、黄瓜、红蓝花、枣椰树、水仙、甘蔗、淡巴菰、打算和芒果,书中还有4中经由中国传入西方的四种植物,分别是桃、杏、芍药和桑。
作者许晖详细介绍了这些植物的传播路线、功用以及在各自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旁征博引,大开大合,写的非常好,读起来也特别舒服。原本熟悉的那些植物,原来还有这样的历史渊源。
非常喜欢作者在自序里的一段话,文明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发生出无数***般的故事。
是的,就是***故事,这些植物从东方到西方、从西方到东方,它们各自入乡随俗,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仔细想想,这就是神奇,就是物种的伟大和人类对于未知的渴求。丝绸之路本就是一条神奇之路,它带给人们对于外界的想象,当然,还有对陌生的冲动。
题主问的过于宽泛,因为科普书应该有不同的受众和人群,所以我们可以把科普书分为针对儿童的,针对成人的,甚至是针对特殊人群的。这里只能根据个人的理解推荐一些相关的信息。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_a***_]直属的,以科普作家为主体,并由科普翻译家、评论家、编辑家、美术家、科技记者、热心科普创作的科技专家、组织家和企业家、科技管理干部及有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代表了中国最优秀的科普作家群体,中国科普作协设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是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科普作家协***设立的国内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奖,也是中国科协系统组织开展的八项奖励活动之一,用于表彰奖励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中文优秀科普作品的作者和出版机构。
2010年12月29日,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协办的第一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颁奖大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首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奖励范围分为科普图书和科普***动画作品两类,共征集科普图书类作品308种,科普***动画类作品150余部。来自全国22个省级科普作协、100余家出版社及***制作单位参与了推荐作品。2010年6~8月,评委会对科普图书类作品和科普***动画类作品进行了评审。评出图书类优秀奖18种,提名奖40种;***动画类优秀奖6种,提名奖12种。
目前已经评选了四届。
此外,科技部每年也会公布一些优秀的科普作品,详细信息可以百度一下哦。
当然,在国外有很多出自明星科学家之手的优秀科普作品,比如《宇宙》《盲眼钟表匠》《时间简史》、《自私的基因》、《语言本能》、《人之误测》、《人脑之谜》、《宇宙的琴弦》等等,等等。
不过,国外很多机构也都会评选自己的优秀图书,比如英国***学会科学图书奖,美国科学促进会 / 斯巴鲁“科学图书与电影”优秀科学图书奖,新西兰***学会科学图书奖,等等。
鉴于其他答主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里提供的信息供题主参考哦。
看题主配图是“恐龙”,那我就结合儿童阅读推荐适合的科普童书。
我理解“有趣”的科普书有两个情形。一个是暗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规律,孩子看了听了,甚至是“可以动手”的科普书,他们觉得“好玩”。
第二点,“有趣”还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当小朋友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的时候,与之有关的科普书就非常有趣。像是我女儿在3岁多的时候对爬行动物很感兴趣,家里的一套爬行动物彩图全书,成了她最爱的读物之一;我儿子从2岁多就对地图感兴趣,几乎一切与地图有关的图书他都喜欢,在电视***访的时候,三年级的他居然说最喜欢的书是“中国历史地图集”。
目前知名度较高的 “百科知识”的套装科普图画书已经形成了众多知名品牌系列书领跑,更多新书追赶的百花齐放状态,完全不是我们小时候只有“十万个为什么”可以阅读的稀缺时代了。其中最为有名、最为畅销的当属“神奇校车”系列,不仅是图画书品类,在童书,甚至大众书中都算是超级畅销书了。其它的精品套装图画书还有“看里面”系列、“第一次发现”、“小牛顿幼儿馆”系列、“亲亲自然”40册、”什么是什么低幼版”(全14册)等。这些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应该说是有趣的科普童书了,而且这些套书都注意到了不同年龄孩子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也有相当有趣的设计。比如“看里面”的洞洞、翻翻书设计,“第一次发现”系列中的手电筒设计等等。
还有《地图》《太空》《地上水下》《一粒***的旅行》《《月亮不见了》《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么?》《来喝水吧》《火车迷》《地铁开工了》《微生物:看不见的魔术师》《如果把***系转进盘子里》《谁吃谁》《100层的房子》《地下100层的房子》《海底100层地方房子》《树木和森林的世界》《162只螳螂》这样的单本畅销图画书。
日本食人狂魔左川一政为何最后被释放还出书了?
在众多的食人狂魔中,佐川一政不仅最后被解除了监禁,获得了自由,还成了名人,在电视上露面,出了十八本书。
佐川的家庭是非常富裕的,他本人也是非常聪明,作案期间他住在法国巴黎的Sorbonne,以研究生的身份进行科研活动。
据称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就在一个生日晚宴上参加了一个叫做“巨人和食人肉者”的家庭游戏。游戏中,大人***装是食人肉的巨怪,将孩子们放进一个锅里,***装把他们煮熟了吃掉。
这些游戏给佐川一政很深的印象,并且使他对吃人和被吃产生了一种病态的偏好。
【一家三口】
据一些心理学家事后分析,他对美丽的西方女性非常着迷,很可能是出于他个子矮小,又缺乏吸引力,以及日本人的身份,他最终选择了西方白人妇女作为实践的对象。
尽管缺少男性魅力,但是佐川一政还是吸引了一位在巴黎读书的同学——二十五岁的荷兰姑娘Rnene Hartevelt,对方似乎很同情怜悯他,当然他们并不是情侣关系,1981年6月11号的晚上,她接受邀请,去佐川一政的公寓里帮他解决一些翻译上的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写书属于科研成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写书属于科研成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