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肿瘤学术会议总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肿瘤学术会议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要不要告诉癌症患者自己的病情,该怎么告诉呢?
这确实是个难为的现实命题,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需要严肃而正视这件事。
因为一旦沟通不当,患者心理承受不了,就会情绪崩溃,不仅不配合治疗不说,还会出现***、伤人等过激、情绪休克行为,使治疗计划和患者生活,以及患者家庭生活陷入一片混乱。
如何告知患者坏消息?考量的不仅有医护人员的智商和情商,更有患者亲属。
在医院肿瘤科,医护人员会利用“六步癌症告知模型”,来告诉自己负责的查出恶性肿瘤的患者及家属。
六步癌症告知模型(SPIKES)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癌症告知方式,能够对癌症患者的结局产生积极作用,被美国癌症临床医患沟通指南推荐应用于癌症患者的癌症告知中,此种方式西方国家应用较多。
SPIKES 的6 个步骤,即面谈准备、感知评估、患者信息需求度、知识信息提供、患者情绪应对、策略及总结。
01面谈准备(S)
成立 SPIKES 专项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 1 名,护士长 1 名,责任护士 2 名。
主要由患者的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以及科室护士长组成。这是医院内最常用的方法。
成员职责:主治医师运用沟通技巧告知患者疾病检查结果、负责制定诊断***,护士长负责查阅 SPIKES 相关资料并组织小组成员培训,责任护士负责量表发放及收集、SPIKES 开展期间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视情况而定。
1. 不告诉病人。
不告诉的情况,我们家就有现成例子,病人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特别害怕死亡,害怕自己生病,一点感冒,一个体检报告上的一般问题就吓得不轻。但是今年出了大问题,而且已经没有手术指标。我们全家决定不告诉病人,让他有质量的生活尽可能多点时间,现在病情比较平稳,生活得很好,待到发病时再到医院对症而行。
2. 告诉病人。
心态好,乐观,遇事淡定,生死看得比较开。
这样的病人,是可以告诉的,最好大家先做点功课,再告诉病人。
希望对你有用。
从我真正接触临床开始,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医生发现患者患癌之后,第一个找谈话的往往不是患者本人,而是患者的家属。包括我自己也都这样做,如果我发现患者可能患癌了,我第一个找谈话的肯定是患者的家属。患者有知情权,为什么医生不第一时间将病情告知患者呢?
其实啊,并不是医生有意要满足病人,而是我们怕患者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吴医生曾亲自见过两个患者,结果没出来之前都拍着胸脯跟我说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能接受,结果当他们真的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却都接受不了,最后都选择了轻生。所以啊,医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一般都不会直接告诉病人病情,而是先跟家属商量后再作决定。
如果家属选择不告诉患者病情这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心理都能承受这样的打击。但是,不告诉患者病情也存在不好的问题:患者在不知病情的情况下往往很难配合治疗,特别是要做化疗、放疗的患者,这些治疗副作用大,身体往往会出现各种不适,如果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知情,我想没有几个患者会配合治疗,这样就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了。
告诉病情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那么该告诉还是该隐瞒?
关于这个问题,吴医生帮大家提2点建议:
- 1.如果患者的癌症还处在早、中期,这时候治疗的效果还很好,病人的生存期还很长,我觉得最好要让患者知情。因为这时候往往要经历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这些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如果患者不知情,患者很难配合治疗。
- 2.如果患者的癌症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各种治疗方法效果都不好了,这时候患者相当于被判“死缓”了,这时候再让病人知道病情无疑会打击到他。对于这种晚期的癌症患者,我觉得主要是关怀为主了,如果能够让其轻轻松松地渡过已经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赏个赞呗。
要不要告诉癌症患者自己的病情,该怎么告诉呢?
你好,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困扰的。
曾经也有学者做过类似的调查报告,结果支持告诉的与不告诉的都有。其中,支持不告诉的好像要多一点。原因说明也很简单,就是不要给患者造成特别大的心里负担。
我认为,每一个人对于死亡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人,当死亡真的很逼近你的时候,那种表现出的无助、恐惧、悲伤与绝望都是非常真实的,没有一个人不害怕死亡,即使你已经是90岁的高寿老人,你依然想要活下去,这个是非常正常的。
而癌症,多么可怕的一个字眼。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对于晚期癌症与大面积转移癌症,就与死亡是几乎挂钩的。那些能够持续带癌生存多年的患者少之又少。
如果你想要告诉患者实情,那么首先你要考虑以下几点:
1、告诉他后,他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接受。会不会突然奔溃、绝望;
2、告诉他后,他会不会以经济、家庭、父母子女的未来生活等原因,拒绝治疗;
3、告诉他后,他会不会想不开,想结束生命;
4、告诉他后,他会不会突然病情加重;
因此,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医师及家属处于对患者保护的心理,总是选择先不告诉患者,以免影响患者情绪。不过,患者在不了解自身病情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怀疑、猜测自己的病情,这个对于病人也是不利的。
能不告诉就不告诉吧!会造成病人精神压力大,有一个笑话说,两个人去医院检查,有个真得癌症的人因为拿错了单子,有癌症拿的是正常的单子,没癌症的拿的是有病的单子,回家以后,身体健康的那个人因为拿错单子,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思想压力大,没到三个月就去世了,有病的那个人因为拿错单子,说他很健康,他心情特好,每天该吃吃,该喝喝,一直活着,最后竟然没有癌症了,所以说癌症病人都是自己吓死自己的,能瞒着就瞒着吧!
什么是癌症一期,二期?
四期,诊断书上一般是罗马数字的一二三四(Ⅰ、Ⅱ、Ⅲ、Ⅳ)期。 一期:癌症无扩散。 二期:癌症已经扩散到邻近的淋巴结。 三期:癌症已经扩散到邻近的组织。 四期:癌症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 四期最严重。 经过治疗会好转,出院记录上的诊断会写“某某癌术后几期”。
早癌筛查怎么做?肿瘤最靠谱的筛查方案有哪些?
【@刘永毅医生 编号WD257】
癌症早期症状一般轻微、或者没有,这样就容易被耽误到晚期,那么早癌筛查就显得很重要了。一些常见的癌症在临床总结中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案,还有一部分癌症恶性度大、发展迅速大家确实没有好的筛查策略。
筛查至少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家族史,目前身体有没有问题,哪些问题?是不是吸烟、烟瘾大?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二级亲属姑叔姨舅有没有癌症史?什么年龄患癌的?知道这些后就明白自己是哪种癌的高危人群!就需要重点注意、筛查了。
乳腺癌的筛查以20岁开始,重点筛查年龄段40-65岁。包括临床检查、超声、钼靶检查。大概是40岁以前做超声,40岁以后超声和钼靶都要检查,推荐1年1次。
肺癌也是可以筛查的,肺癌“幼儿”时是“肺结节”,胸部CT在0.5cm左右就可以发现的,一般1年左右的时间增大也不超过1cm,所以推荐检查时间是1年,低剂量胸部CT。吸烟者、家族史的人群要重视。
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残胃、家族史这些情况时,年龄大于40岁就得要胃镜筛查了,肿瘤早期发展很慢,所以推荐高危人群1年1次胃镜,一般人群3年1次应该就可以了。胃镜检查时顺道就把食管癌检查了。
结直肠癌多是由于腺瘤样息肉变化而来,这个过程大约5-20年,所以推荐大于40岁5-10年做1次肠镜比较合适。如果有家族性史、溃疡性结肠炎等高危因素者就需要3年一次,有些间隔时间更短,也都有可操作的推荐。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我们国家死亡率排到第二位,85%以上都有乙肝背景,所以乙肝感染者患病3年以上,建议每半年做1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是有必要的。
肿瘤标志物在筛查中只能是提示作用,不能单独解读其数值,要结合临床检查、尤其是影像学的检查,综合[_a***_]。
早癌筛查虽然不可能全部检查出来,但还是明显提高了早癌的发现率。比如日本胃癌早期发现率可以达到70-80%,而我们不到达到20%,治疗效果会大不同的。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