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孟超的科研成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吴孟超的科研成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
对医学不怎么了解,但我就读的专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我的猜测,希望能有所帮助吧。
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会有两级化的情况,偏理论或者偏应用。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偏理论,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则偏应用。
对于上述这两类专业,学硕和专硕的培养其实并无二致。
但有些专业并非如此,这些专业不偏不倚,或者说又偏理论,又偏应用。对于这种专业,学硕和专硕的培养方式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重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虽然理论性人才拥有转换为应用型人才的潜力,但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并不愿意花费这个时间。
p.s.我的专业的特点是,有的导师带着学生做项目,吃香的喝辣的,有的导师却只能带着做科研,写论文。
首先,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但并不绝对,如果你在北京,上海的三甲区别就不大了,甚至说知名的大医院,或者说Top50,30的医院更爱学硕,也可以这么说,实际上目前长三角,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等一些医疗***较为发达的城市,他们的三甲医院几乎是很少招聘硕士的,因为人才过剩,有的博士都要挑挑捡捡。
一般情况下,专硕在应聘时确实要比学硕优势,但一些大医院还是更爱有文章的硕士。
另外,这个个人意愿不同,并没有谁好谁坏。
读学硕的一般是想培养系统性科研方法和科研思维,通俗点说,就是学会写SCI,这点让你受益终身。
最重要的是,学硕更容易读博,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医学一线四校:协北复交。规模最小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他的招生规模最小,附院最少,协和也是唯一个专博名额比科博多的。
规模最大的是上交,也是各大榜单排名第一的医学院,他的科博名额是专博名额的三倍多,同样复旦,北医的比例都是三倍左右。另外,学硕在研二研三时拥有硕博连读的机会,***如你的老板是博导,且只有你一个学生,那么几乎100%直接转博了。
但如果你不能硕博连读,考博也没考上,那就要规培三年。
另外,在上海是专注于培养学硕的,所以很多大老板,院士,院长,副院长,科主任他们根本不带专硕,他们宁愿带好几个直博八年制推免统招,因为他们不需要人给他们打工,但每个人都需要文章。有些王牌科室根本不招专硕,像整外第一的九院整外,内分泌第一的瑞金内分泌,好几个院士的瑞金血研所每年很少有专硕名额,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所在海医大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肝胆外科也是。
最后,关于录取分数线这个没有意义,因为除了协和,华科,复旦,南大等等少数几个学校,大部分学硕是自命题,难度不同。还有很多名校专硕名额少,考专硕的又多,自然分数就高。
举个例子,华西的学硕专业课考内,外,妇产,儿科,生理,生化,病理,诊断等多达八门课,别说考多高,你敢考就说明基础不错了,光考纲几十页看着都让你怀疑人生。
01
我身边好像不是这种情况,恰恰相反,往往是学硕比专硕更招人喜欢,也许是被现实逼的。
学硕就是科研人员,整天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发文章,临床看病的事情不管不顾;
专硕就是临床上的小医生,天天待在临床,收病人,管病人,给教授打下手。
专硕的好处就在于研究生学习和规培是同步的,毕业的时候“四证合一”(毕业时拿到《规培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四个证书,既读了硕士,也完成了规培)。学硕毕业后还要再参加3年规培,然后才有资格正式上班。
专硕让你尽快步入职场,开始养家糊口挣钱。但是,但是,但是,现在大的三甲医院要求高的吓人,医生不仅仅是个医生,更要是个医学科学家,简而言之就是你科研一定要强。
没有科研,你只能度日如年艰难的熬下去;科研厉害,你可以平步青云快速的冲上来。
我们医院研究生的宣讲会我去听了,整场下来两句话被不同科室的不同教授反复强调:
医院里存在着两个极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孟超的科研成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孟超的科研成果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