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原位表征学术会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原位表征学术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原位电镜的实现途径?
要了解这个原位概念,必须了解材料分析技术基础...... 材料分析技术可分为两大类: 成分分析(化学性质):元素,化合物 显微结构分析(物理性质):形态、形貌结构,晶体结构 材料分析的重点大致分为三类: 材料的成分分析、表面或材料内部的显微结构影像、材料的结晶结构鉴定和分析。 ----只有电子显微镜,可以做到不用重新制样,不破坏样品结构前提下,同时进行三类分析,意思是原位表征。 “原位”的概念在物理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中也有用到。 个人理解大概的意思有两层:
1、现场的。
就是所做的实验及测量都是在被测量的对象原先所在的环境下进行的;那么反过来我们一般做的实验和测量都是非原位(ex-situ)的,就是将被测量对象从原先的环境中取出来做。
2、实时的。
也就是可以动态地观察一个生化或物理反应过程的实验方法。有点儿像摄影机可能拍动态画面那种意思。 在TEM(透射电镜)研究中,一般认为“在线”和“原位”是一个意思,都是in-situ翻译过来的,同理ex-situ除翻译成“非原位”外也有翻译成“离线”的。 个人想法,有欠周全。
典型表征技术的原理?
催化剂表征就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检测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给予一个状态说明,用以***解释催化剂的特点和特征,物理手段,就是常用的检测手段,红外,紫外,电镜,X衍射,核磁等等,当然还包括常规的各种无力分析法。
化学手段,这个根据检测物的不同,方法也不同,但是就是为了说明化学性质,化学结构特征。 催化剂的表征涉及多种表征技术,如低温物理吸附技术、电镜技术、热分析技术、程序升温分析技术、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能谱法、分子光谱技术、紫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原位技术等。
催化在化工、能源、环境、材料、生物、制药、分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催化研究涵盖的领域更是包括了能源催化、环境催化、工业催化、电化学催化、化学合成催化、光催化、单原子催化等领域。
90%以上的化学化工工程都是催化反应过程,因此,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研究与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催化剂的表征涉及多种表征技术,如低温物理吸附技术、电镜技术、热分析技术、程序升温分析技术、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能谱法、分子光谱技术、紫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原位技术等。
单斜相的定义?
1. 单斜是地层受到弯曲或折曲的张性地体。不可把它与压缩单斜褶皱相混淆;单斜褶皱确实是一翼明显地比另一翼陡峭的不对称的褶皱。单斜与正断层有密切关系,单斜可能直达深处或者沿移动线深入。
2.指单斜晶系,七种晶系中的一种,棱边长度及夹角:a≠ b≠ c,α=β=90度≠ γ。
为此,研究人员基于前期在钒基正极方面的研发基础(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21;Energy Storage Materials,2021;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20;ACS Energy letter,2019;Nano Energy,2018),通过低温水热法和高温烧结法分别获得了具有高结晶度和高纯度的四方相NaVPO4F和单斜相NaVPO4F。科研人员利用HADDF-STEM从原子尺度观察到两相的准确晶胞结构和构相差异,其中四方相在c轴方向上呈正方形晶胞边界,单斜相在[214]方向呈平行四边形晶胞边界;结合原位变温环境TEM、原位变温XRD和XPS等表征方法,揭示了由于两相V-P-V键角不同引起的结合能差异,单斜相因具有更高的V-P-V键结合能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当温度升高至650度以上时会发生由四方相NaVPO4F逐渐转变为单斜相的不可逆相变;进一步利用电化学原位XRD和DFT理论计算等相结合,解析了两种晶体结构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储钠反应机制及电荷传递动力学:四方相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无相变的固溶体反应,单斜相发生由单斜—正交的两相相变反应,因此前者的电化学稳定性更好;在动力学方面,单斜相NaVPO4F具有更高的本征电导率和钠离子扩散速率,表现出更高的功率密度,而四方相NaVPO4F电荷传递动力学虽慢,但其本征脱钠活化能较高,放电电压较高,表现出更高的能量密度(501.6 Wh/kg),证实了单斜相NaVPO4F可作为一种功率型钠离子电池用正极优选材料,四方相NaVPO4F可作为一种能量型钠离子电池用正极优选材料。上述研究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电极晶胞结构设计及下一代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钠离子电池体系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