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督灸科研成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督灸科研成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知道艾灸的人挺多,但有没有人了解督灸呀?
据我了解,督脉灸就是三伏天,灸督脉上至大椎穴,下至长强穴,又叫铺灸或长蛇灸,是一种发泡灸,对类风湿,月子病等塞湿气重的阳虚病人效果显著。这种灸法需要专业人员操做。
灸背补阳是非常好的,但不一定需要那么大费周章。我经常给家人,朋友灸背,很方便啊。结合灸足底和脾胃,扶阳祛湿特别棒。艾灸可以说是中医疗法里面最最傻瓜的一种疗法了。痛点即穴位。只要灸材好,灸量足,调理身体特别简单。用八个字概括就是,简单 方便 安全 高效。 艾护家人,我已经实践了4年多,效果特别赞。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艾灸文化。
督脉灸,听名字也能想到就是作用在督脉上的一种灸法。别名:“铺灸”,是将铺灸材料铺在人体脊背正中上用艾绒点燃灸之,该疗法看着操作简单,但是做好也需要经验,温度高了烫,温度低了凉,火力连接不好忽冷忽热。艾灸无毒副作用,治疗后患者感到全身舒服,不但远期疗效好,而且近期疗效也好,特别是阳虚的患者,畏寒怕冷、腹泻、阳痿,慢性疾病,对强直脊柱炎都有很好的效果。说是“冬病夏治”三伏天做,其实什么时候做都可以。此灸法灸量比较大,容易上火的患者就要在足三里,涌泉往下引火了,要不然很容易上火了。
最后,还是要到正规的艾灸管去***灸。
夏天***炙对身体哪几个部位有好处?
夏天***灸对身体全身性祛寒湿都有促进。特别是在这三伏天。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艾灸或艾叶泡脚,艾叶洗头。
建议:做之前最好是咨询一下专业中医,再做。否则比如:素来体虚、血虚、低血糖等患者不宜做,或者少做为宜。最好谨遵医嘱。
《黄帝内经》中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四时阴阳之气,做些必要的养生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春夏养阳,在春夏季节,我们就应该多参加些户外活动,激发人体的阳气,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段,最近几年火爆的三伏贴就是利用这个时间段,利用特定的中药,***特定的穴位,顺春夏阳气生发之势,激发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起沉珂,祛顽疾”的效果。尤其是“虚寒证”,三伏贴还有楼主所提到的艾灸都是很好的治疗手段!
那重点灸哪些部位呢?既然是想激发人体的阳气,那阳经就是我们选择的重点了!督脉为诸阳之会,一身阳气之所主;太阳为巨阳,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治萎独取阳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三条经脉上的一些重要穴位就是我们艾灸的重点,比如督脉十三穴: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足阳明胃经的重点穴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等。
除此之外,部分阴经具有补益性作用的穴位也是重要的艾灸部位,比如: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关元、阴陵泉、血海、涌泉等等!
疼痛麻木类疾病,除了相关穴位,也可以痛点部位为施灸点,其实这也是中医所说的“阿是穴”!
艾灸也是有禁忌症的,《伤寒杂病论》中云:“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比如热病、阴虚、出血类疾病等就不适合***灸治疗,艾灸最好能够多喝点水补充液体,因为艾灸能激发阳气,也能耗伤阴液,见过做过督灸嗓子沙哑的说不出话来的,经中药调理好长时间才得以恢复,这就是伤阴的后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督灸科研成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督灸科研成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