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财务共享 学术会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财务共享 学术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财务共享系统有哪些?
包括报账平台、业务操作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支撑平台和电子影像系统等。实现从报账业务申请、报账业务审批、作业分配、共享稽核、报账结算、报账核算全过程处理。
财务共享系统的后端财务核算模块主要实现科目的核算、凭证、账簿和账表的生成职能,侧重于财务核算的基础职能。
财务共享系统的延伸端模块主要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变,由核算职能到管理职能,利用后端财务核算模块生成的数据进一步挖掘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和挖掘企业集团的潜在价值,从而提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价值。
财务共享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财务共享在我国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分为几个阶段,结合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我将为您详细分点表示和归纳:
萌芽期(2005~2007年):
我国共享服务行业实践起步较晚,从2005年中兴通讯建立第一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共享服务模式主要存在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特别是在通信、电子、金融等行业,如中兴通讯、华为、海尔、中国平安等企业开始 尝试建立共享服务中心。
试点期(2007~2013年):
共享服务被视为财务转型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试点。 这一阶段,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万科、中广核、中国铁建等企业基于管理需要纷纷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发展期(2013年至今):
在财政部相关规范和指导意见的支持鼓励下,企业开始全面关注和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398家企业中已有54%的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到了2019年 ,96家中央企业中也有50%的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技术驱动期(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普及,财务共享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开始利用OCR、RAP、AI、规则引擎等技术,推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变革。这一阶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注重内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变革,从重人力模式向重技术、轻人力的智能BPO模式转变。
新模式探索期(近期):
财务共享中心对个人前途有好处吗?
当然值得去。 一般来说,总账会计涉及的业务范围广,有利于财务人员全面学习各岗位业务,也有利于内部控制,防范漏洞。对于有心学习的人来说,学习的机会远远多于小企业或基层企业。所以在财务中心工作能够更快更多更好地全面学习业务,快速提高专业水平。
总部设立财务共享中心,是不是相当于废掉子分公司财务功能?
原来一个基地,财务有六七人,共享后,一个基地三四人。全国五十多家基地,财务少了两百来人,但仅从成本角度看,没有省钱,因为这个系统花了一个多亿,但效率提高了,资金集中管理,降低了财务成本,同时在财务环节减少了***行为。
不是,财务共享无法替代本地的财务去做税务,银行以及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分公司利用好财务共享中心,把核算功能交给共享,这样子公司就能有更多精力去处理管理会计的工作。
财务共享中心应该是一个趋势。下游的企业财务基本上只干一个填报凭证的环节,财务的预算决算都是由上游完成,这是有好处的。
一是便于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便于老板和董事会掌控整个集团的财务总体状况。下游企业也受到了诸多限制,有利于防止财务恶化的发生。
二是成立财务公司,可以变相利用资金流。现在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公司都是最赚钱的。因为大型企业往往都有账期,但是那些供应商都很喜欢给大型企业供货,因为大型企业体量大信用好。成立总部财务公司后,大型企业就可以开出自己的商业承兑汇票。或者提前结束账期收取一定的利息,相当于变相地提高了集团的利润。
打个简单的比方,供应商给a公司供货,账期是一年。供应商急着要钱,那么就损失一部分的利息,可以拿到现金,比如打个92折。这0.8的折扣就相当于让利给了集团。这也是一门很好的生意,典型的大公司集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