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代科研成果汇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代科研成果汇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发达的科学技术主要分为哪方面?
二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集中分布在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与农业有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
三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数学的发展史成果描述?
数学发展史成果描述:数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科学知识领域之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是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数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芽时期(公元前6世纪前)、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16世纪)、变量数学时期(17至18世纪)和现代数学时期(19世纪至今)四个发展阶段。了解数学发展的历程,对于理解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的性质、数学的特点、数学中的哲学思想,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及其整个人类文明史都有积极的意义。
原成都科技大学历任校长都是谁?
成都科技大学 校长: 曹振之 1982-1983年 王建华 1983-1992年 陈君楷 1992-1994年 书记: 郑 方 1***8-1983年 韩邦彦 1983-1985年 赵静桂 1985-1994年 如果算上他的前身“成都工学院”和他的后身“四川大学”那领导就多了~~ 命名为“成都科技大学”期间就这六位!
历史上除了商鞅变法,还有哪些出名变法,结果怎样?
平生第一次接触历史听到变法这个词觉得很新鲜
第一次听变法听着就挺忧伤的。听着感觉像变戏法一样,感觉就像是一场闹剧,但事实证明却如我所最开始想那样。
虽然于我最开始认识的变法不一样,但真的大多以悲剧收尾。
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吴起变法等
不得不唏嘘他们大多人最后结局。
他们却是历史长河的伟人。
是他们让我们再一次见证历史文明的魅力。
向他们致敬!
每一次变法不管成功与否都一定意义带动了社会的各方面的发展,革除弊旧。
提到历史上的变法,有必要说一说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变法”。子产,又名公孙侨,是郑穆公的孙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于公元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子产执政期间,对郑国的农业、军事、法制、舆论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影响深远,被清代著名学者王源称为“春秋变法第一人”。
子产执政后,顶住贵族阶级的压力,推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将郑国的田地和沟渠进行重新划分,收回非法占有的土地,对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严格区分城区和乡村,划分了居民区和农田区,使农民能够就近种地;建立了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奖励支持他改革的卿大夫,对那些奢侈浪费、不负责任的贵族进行打压。
子产的田制改革还有一个创新,就是推行互助合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把一个地区的农民编为若干个农业互助小组,共用耕牛、水井等生产工具。这大概是早期的生产大队吧。
这项改革触动了一些贵族阶级的既有利益,子产因此受到丰卷等人的威胁!经过3年的改革,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这项制度的原产地是鲁国。公元前590年,鲁国把原来的军事税收标准由原来的一甸改为一丘,一甸田为64井,一丘田为16井,一丘田的税收等于过去一甸田的,所以称为“作丘甲”。
公元前538年,子产颁布实施“作丘赋”制度,一丘田要承担过去一甸田的军赋,这相当于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但迫于当时邻国的军事威慑,不得已而为之。但仍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将全国的武器装备集中到***手中,削弱了贵族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有利于中央集权。客观上还***了新兴地主和农民开垦私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田数量的增加。
以前的贵族阶级对于法律有一种蒙昧的认识,觉得法律应该保持私密性,由少数人知晓即可,所以刑书一般都是先写在竹木简上,指定官吏掌握施行。
公元前536年,子产在以前基础上修订了三种刑法,并下令将其铸在一口大鼎上,放在王宫门口,让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这个鼎,知道法与非法的界限,犯了***承担什么后果。子产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的法律,虽然遭到贵族的反对,但无疑改进了法制理念,适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需要,促进了社会进步。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了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乡校是先秦时期的学校,老百姓们闲暇之余,常聚在学校议论时政。郑国的大夫然明建议子产废除乡校,控制舆论。子产说: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代科研成果汇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代科研成果汇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