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史语所学术会议,史语所学术会议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史语所学术会议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史语所学术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有没有人了解傅斯年,他在民国时期是什么地位?

没有人了解傅斯年,他在民国时期是什么地位?

台湾迎接美国贵宾的候机室,陈诚与百官诸将都站着只有蒋介石与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对坐!傅斯年首先是个博学学者爱国的文人不屈附于权贵的教育家!只有自尊自律的修养,没有倪衡式的狂放杨修式傲物。现在有人热衷说刘文典踢蒋介石,鲁迅薪水高在京轻松买四合院!可你可能不知道傅斯年去世前忍着寒流等着穿夫人织的毛裤呢,但是手头紧没钱买毛裤,他的大舅哥是蒋经国的亲家***防部长俞大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和教育家,是胡适学生,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学术原则影响深远。

史语所学术会议,史语所学术会议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傅斯年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本科国文门,1918年开始受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影响,参与学生运动,逐步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五四运动爆发时成为***总指挥,因反对***中的暴力倾向,不久后退出***复归书斋。之后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远赴欧洲留学,先后在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1926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作



傅斯年是民国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他的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一生信奉自由主义,既反对蒋介石***,也不赞同中国布尔什维克化,有人评价他是“乱世一书生”,倒也十分中肯。从他一生的行事风格而言,应该说他是一位保留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作为的文人,纯真热情而又理想化,这种色彩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有点格格不入。

傅斯年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学人之一,也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之原则在学界影响深远。傅斯年55岁在台湾英年早逝,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是非盖棺也未定。

史语所学术会议,史语所学术会议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傅斯年

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他1913年考入北大,1919年赴美留学。傅斯年祖上是状元出身,家学渊源,在北大读书时经常听教授课挑毛病,以至于许多教授都怕这个年轻的小胖子。傅斯年一位同窗曾经回忆说:“据我了解,他(指傅斯年)很少上课,成天泡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当时有些教授就怕给他上课,往往在课堂上,他提出的问题,老师答不上来。使教师更难为情的是,他会当面指责教师讲错了,并有根据地说,这个问题某某书上是怎么讲的,某某先生是怎么说的,我认为该怎么理解。经常把老师弄得张口结舌,下不了台。”

胡适留美归来后,到北大教授哲学,他接受西方学术思想,讲课与其他教授截然不同。许多学生认为这个青年教授不合格,私下商议要驱逐他,后来傅斯年去听了胡适一堂课,回来阻止了同学们:“胡适还是有些水平的,我们不能驱逐他。”此事胡适一直不知道,多年以后才传到他的耳中,傅斯年去世后,胡适专门提及此事:“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一班思想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之后才晓得是孟真(傅斯年字)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

史语所学术会议,史语所学术会议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傅斯年与胡适(右)

傅斯年长期担任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在他领导下,史语所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学术重镇,诞生了许多***级的人物。1930年代中期,中研院总干事丁文江去世,代理院长朱家骅又出任浙江省***,不久抗战爆发。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傅斯年出任中研院总干事,主持中研院日常工作,成为中国学界的领袖人物。

抗战期间,傅斯年、梁思永、李济、李方桂(左起)在四川李庄合影

傅斯年是个性情中人,爱恨分明。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特殊化,冀察政务委员会主要负责人萧振瀛设宴招待北平学人,企图让这些文化名流捧场,但傅斯年却是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抗战爆发后,傅斯年带领史语所迁往昆明,当时日机频繁轰炸昆明,每当警报响起,人们都是一窝蜂向外跑,而傅斯年总是拖着肥胖身躯跑上三楼。原来著名史学***陈寅恪住在楼上,陈眼睛不好,行动不便,傅斯年总是将其搀进防空洞才放心离开。

这就是傅斯年。

考古学的角度谈一下傅斯年。

可以说没有傅斯年就没有中国考古学。傅斯年是民国文史知识界的总工程师。在他心中,中国的新学术不止于某几个具体科目,而是一种通盘的学习自西方的现代学术。他在西方游学虽然并未获得文凭,但涉猎极广,其中就包括考古学。他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上手过考古学,但他知道中国的新学术、新史学必须要依靠考古这种全新的获取材料方法,所以他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在他执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后,坚持设立考古组。

左三是傅斯年

傅斯年的眼光毒辣在于,一方面他知道考古进入中国后的任务为何:他选定殷墟作为中国考古的第一阵地,直接解决中国历史起源问题,同时布局了山东,作为以殷墟为基础继续向上古探寻的中继站。另一方面他知道使用何人。殷墟最早的发掘是由董作宾完成,傅斯年立刻意识到董还处在传统学术“找甲骨”的认识中。而彼时李济只是一位刚刚回国、在清华任教的青年教师,但傅斯年看中他在西方习得的人类学方法,于是立刻将李济调为殷墟考古的总指挥,决定了未来殷墟考古之于中国考古的起点意义

虽然1949年傅斯年离开了大陆,但他的历史功绩不该被遗忘。

“归骨于田横之岛,天下英雄属一流;浮海说三千***,人间再无傅孟真!”

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古典文学专家。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1916年升入北大。五四运动爆发,他因受民主科学新思潮影响,他积极参加***,担任***总指挥,成为时代弄潮儿和风云人物。先到英德留学, 1926年回国后,任教于中山大学。从1928年开始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抗战爆发后,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_a***_]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曾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赴台,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冬,因病在台湾去世。

岳南在《南渡北归》一书中说:“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正式就任台湾大学校长。时台大中文系教授黄得时仰慕傅的声名,请其写几个字作为留念。尚以齐鲁之士自居和自豪的傅斯年,挥毫写下了“归骨于田横之岛”短幅相赠。众人见之,顿生凄怆之感……”

傅斯年是胡适的得意***,胡适人称“民国孔夫子”,因此人们顺势给傅斯年戴了一顶“民国孟夫子”的高帽。然而,这顶高帽并非浮夸和吹捧。就学问而言,傅斯年单以开创“史料学派”一个贡献,就足以留名后世;单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就足以石破天惊,堪称史学大家。而且,傅斯年又是最杰出的学术组织家,海峡两岸顶尖的学术机构,从中央研究院到台湾大学的创建,傅斯年居功至伟。

胡适说:“他(傅斯年)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有人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伟大知识分子中的一个典范。”

在去台湾前后,傅斯年牵头组织了“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亲自派的飞机,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按照***,以下几类人在抢救之列:一是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人;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限令离开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

随后,按照***,一份名单经由傅斯年拟定出炉,他们分别是:胡适、张伯苓、陈寅恪、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张佛泉、梅贻琦、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汤用彤、陈垣等一大批当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做出杰出成就的学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史语所学术会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史语所学术会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6340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