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型学术会议利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型学术会议利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利弊?
1. 学术互认存在弊端。
2. 学术互认可能导致学术水平不够高的学者也能够发表论文,从而影响学术界的质量和声誉。
此外,一些学者可能会滥用学术互认的机制,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在不太严谨的期刊上,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发表数量和影响力。
3. 为了避免学术互认的弊端,学术界需要加强对期刊和论文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发表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质量。
此外,学者也需要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不滥用学术互认的机制。
大学算不算学术组织?
可以算吧
学术组织的外在表现是院、系、所等,而其内在结构传统上包括专业科层结构、事业部结构和矩阵结构。此类结构往往过分强调分工,忽视整合;静止僵化;管理层次过多,阻碍信息交流;扼杀个性,不利于学术人员创造性的发挥。网络组织结构、虚拟组织结构、学术团队作为创新的大学学术组织结构,则克服了上述弊端。
如果将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都是中文期刊,那么会对学术界产生哪些影响?
现有弊端
顶级学术期刊现都为英文期刊,弊端十分明显,首先在投稿方面,语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在科研攻关之外,还要进行英语的学习,还有书写思维和习惯的学习,不利于文章的收录。另外,在经济方面,投稿你需要缴纳版面费和审稿费,录用了以后,国内同事人员再次阅读,还要缴纳版权费,两头都收取你的费用,气人不气人,关键你还没有办法改变。还有英文期刊国内同事读起来也费劲,语言一定的英文水平,反过来促进了强化了英文的发展!
改为中文的好处
顶级期刊均为中文期刊,则国内科研人员更容易获得最新科技讯息,有利于科研高精端方向的发展;科研人员减少英文学习与写作的时间,更专注于科研,也有理由科研成果的实现。对版面费,版权费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科研领域的中文科学家所占比重也会显著增加!
谢谢邀请。
目前,顶尖期刊的现状
世界顶尖期刊,目前主流是英文,暂时难以撼动其地位。不过我们也会发现,俄罗斯在科研论文投稿方面,坚持自己的索引和俄文期刊,基本在国际期刊很少发现有俄罗斯籍的科研工作者投稿。
展望未来
如果,20年、30年后,中国的影响力够强大,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那么顶尖学术期刊一定会是中文,同时中文、人民币也就会世界作为主导。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科研学术的进步,尤其是制造业,更需要科技的支撑,每次升级换代都意味着巨大的进步。而英文当前做为主导,就拥有了大量的话语权,引导科研的方向和热点。
科研工作者如何看待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正确看待这样的事情,研究成果在英文期刊展示的同时,也要布局国内顶尖期刊,在圈子被推广。同时,建议教育部考核的时候,加大国内顶尖期刊的权重和***,鼓励优秀的成果以中文的方式在国内见刊。
最后,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
感谢邀请。
在我看来,如果将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都是中文期刊,那么一是中国国际性地位进一步确立,这可是世界的标杆了!二是英语型[_a***_]将死大半!因为那些英语溜溜的专家是不可能真正懂得中文的博大精深,他们的论文估计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这样以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转型为中文模样的专家;三是国内伪专家暴增!本来英语还给那些抄袭型伪专家制造了点障碍,现在成中文期刊,他们抄起来更溜了!
对学术界产生的影响会是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以中国的研究为方向。就像中国商界精英马云刘强东等涌出来的富豪,对商界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资产重组。伴随中国整体实力的强大,相信中国的期刊也会像中国的企业、大学一样逐步走出国门,在相应的业界引起重组。
目前中国的华为中兴手机越做越大,原来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逐步沒落,中国的手机正引领世界潮流!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国的大学在世界排名越来越靠前,都说明了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目前的科研成果产出量突飞猛进,正超越西方国家而前进!尽管有职称因素等造成了一定的学术粉末,但国外一样有学术造假!据统计,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
据国际专业出版顾问公司鲁迪格•威辛巴特撰写的全球出版趋势报告,在图书、杂志、***和***、音乐、游戏等内容创意型产业中,图书市场规模最大,约 1,510 亿美元,而 2012 年中国图书市场规模达到 140 亿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图书市场,并占据全球图书市场 12%的份额。
2016年发表论文数量排行榜中,美国名列第一,而中国排名第二,其中大陆地区发表论文4595249篇,台湾地区发表论文575296篇,香港港地区241145篇,澳门地区6520篇。
由此可见,中国的科学研究正飞速发展并有望引领全球。作为期刊编辑,我觉得中国的期刊界需要改革,期刊的视野应尽快放眼全球走出国门,所有的期刊都应该尽快双语出版,发行海外版,载文作者也必须尽快全球化,打破大量期刊依靠职称作者***文交费存活的状况,更加科学合理审稿发稿,如此一来,中国的期刊影响力毕竟日益增大!
在国外念PHD,跟着年轻AP做研究和跟着老教授做研究,各有什么利弊?
首先祝贺你在国外读博士。现在在许多自然科学领域,国外名校的博士教育水平还是显著高于国内,希望你好好把握机会,早日成才。
跟着年轻的助理教授,好处是他的研究领域可能是最有前途的、旭日方升的领域。在一个迅猛扩张的领域中,你即使是随着大流都可以得到不错的结果,如果运气好一点、努力程度高一点,还可能做出开创性的贡献,迅速成为学术明星。而如果是一个在衰败中的领域,即使你发挥最大的努力,也有很大的可能只是惨淡经营,做不出引人注目的成果,以后很难找到教职,即使找到教职也很难招到好学生。这就叫做“势”。
当然,跟着年轻的助理教授也有坏处。最明显的坏处是,这位老板自己能不能在学术界里待下去都不知道,你跟着他就更没谱了。
事实上,我知道很多人跟着年轻的助理教授成了牛人(当然他这位老板也成了牛人),同时也知道许多助理教授退出了学术界,他们的学生也惨淡收场(只是在学术方面,说不定转战金融界发财了呢)。你看中的这位助理教授前景如何,需要你去进一步了解调研。
反之,跟着成名已久的老教授,好处是确定性:无论如何,他是不会退出学术界的,他的推荐信是很有用的,他的研究水平是早有验证的。坏处,如果说有的话,一是可能他的研究方向已经远离主流了(反正他不在乎,但他的学生就要在乎了),二是可能他的手下学生众多,他根本带不过来,你可能一年都见不着他几次,都是靠小老板指导。
大致的利弊就是如此,希望你好好调研,做出最优的选择。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