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中国物理科研成果,中国物理科研成果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物理科研成果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物理科研成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1949-1956年我国科技成果有哪些?
  2. 我国有哪些量子科技成果?
  3. 中国在基础物理学方面有哪些可能影响世界的成果?
  4. 中国物理界,有几位得了诺贝尔奖的?他们都有哪些光辉事迹?

1949-1956年我国科技成果哪些

1949--1956年我国科技成果有: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问世。;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49年至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重要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物理科研成果,中国物理科研成果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中国科学院的创立和科研系统的建立,中国科学家开始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如陈省身、邓稼先等人率先进行了原子能、物理学地质学等研究

2. 新中国组织了大量的科学考察队,***集了许多中国自然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如1956年组织的第一次南极科考队,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

3. 创建了第一批大专院校,大量培养了各个领域的科技人才,并建立了多所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基地

中国物理科研成果,中国物理科研成果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进行了一系列的防治传染病的活动和科技研究,如结核病的防治,药品研发等等。

5. 在工业领域,新中国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建立了一批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如沙钢、中国铝业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等。

以上是1949年至1956年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些重要成果,为新中国后来的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物理科研成果,中国物理科研成果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有哪些量子科技成果?

一说到量子科技,好像我国就只有潘建伟及其团队,只有所谓量子通信或者量子卫星了。其实量子科技的范围极广,量子通信,量子卫星,量子计算等,实际上是量子科技里面相对不太靠谱,前景不太明确的部分。

相反,和半导体以及芯片技术密切相关的凝聚态物理学,与许多尖端科技密切相关的高温超导技术,高能物理中的高速粒子加速器等,都相对更加成熟,而且是与当前科学技术更加紧密相关的量子科技,我国也有许多非常突出的成果,涌现许多非常优秀水平极高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有些甚至是极其权威的,在世界上也是具有相当地位的,比如中国物理学泰斗黄昆,超导之父赵忠贤,以及凝聚态物理大家王恩哥等等,学术地位都是非常高的,得到外国同行的极大尊重。不知为何媒体并不待见,反而对八字没一撇的事情,大吹特吹。

近几年来,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就量子实践领域来说,我国已经跨入了量子科学的国际第一梯队。但是我国在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贡献上还和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说到量子科技就不得不提中国量子之父的潘建伟教授。潘教授的团队带领中国年轻一代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许多空白。如今的潘教授已经带领中国人走在了量子通信的前沿。

首先我要说的是潘教授对量子力学理论上的贡献。我们都知道量子纠缠的速度可以超光速,但至于到底超光速多少或者还是无限大的速度,这个没有人知道。2013年的时候,潘教授带领的量子通信团队在中国青海进行了量子关联坍缩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纠缠的速度至少是光速的四个数量级,也就至少是光速的一万倍。这是潘建伟给量子力学基础理论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墨子号量子加密通信卫星也是有潘建伟教授团队带头做的。过去一两年内,我国已经实现了空对地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先后取得了成功,目前我们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去年,中国科学院宣布研发出光量子计算机,并且可以操控10个超导量子比特,这台原型量子计算机的速度比国际上第二名的计算机运行速度还要快两万多倍。

除了潘教授,中科大的杜江峰教授的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也取得到突破进展。可以提高人类对微观领域的探测能力,其中包括的空间分辨率,仪器灵敏度,以及矢量场重构。

中国在基础物理学方面有哪些可能影响世界的成果?

这方面还真有一些。

近日,清华大学高能物理教授高原宁研究组在欧洲核子中心的LCHB实验中发现了一个疑似粒子。具体没有媒体还没有报道,但这个是一个成果。也许会有很好的影响世界的效果出来。

另外,高能物理所在不久前发现了一个四夸克态的粒子,这是[_a***_]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一个***现。也许也是影响世界的成果。高能物理所还在更早前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测出了中微子震荡的一个关键参数——这个是可以写进物理学教材的,已经影响了世界。

在基础物理学上,中国的贡献不是太多。但如果把天文学也算是物理的,那么贵州的FAST已经在不断发现新的脉冲星,这些成果肯定是很不错的。

从以上的成果我们可以看出,所有这些成果都依赖于实验与大科学装置。在理论物理方面,我们国家似乎还没有特别大的震撼世界的成果——除了徐湛、冯波与何颂等人搞的散射振幅的研究。

中国物理界,有几位得了诺贝尔奖的?他们都有哪些光辉事迹?

“中国物理界”这个说法有点模糊,有一些诺贝尔奖得主被聘为客座教授或讲座教授。比如崔琦讲座,崔琦每年邀请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去中科院物理所进行短期访问及学术交流,他们也是在推动“中国物理界”的发展。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们还持着中国护照,他们是正了八经的中国人。在国内外的一些材料上也将他们统计到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中。

杨振宁已经回国十多年,这十多年在中国工作并常住清华大学,2016年杨振宁还加入中国国籍。杨振宁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并没有真正脱离学术界,八十多岁时还为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授课,他现在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物理界”的诺贝尔奖得主。

其他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如李政道、丁肇中等人,他们也非常关心中国的科技发展,对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不过他们现在并不能算作真正的“中国物理界”的科学家。

中国内地的物理学界,迄今为止没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但华人科学家已经有多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包括杨振宁和李政道、丁肇中、崔琦、高琨、朱棣文等6人。聊以***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丁肇中、崔琦和高琨在获得诺奖时都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其中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由于是出生于中国大陆且在***更迭前出国、在获奖时没有申请美国的国籍,所以勉强可以算上中国国籍。

中国内地物理学界没有科学家获得诺奖,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是此前多年,内地物理学家物质条件和可以获得的***还是很有限的。他们很难对物理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持久和深入的探索,也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验证。其次,中国的教育重在鼓励应试和重复,缺乏对原始性创新的鼓励,这造成的结果是,中国物理学家(也包括在世界各地求学和工作的物理学博士博士后)是执行实验或实现老板计划的高手,但不太具备相应的能力持久进行原创性研究。第三,中国科学家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还有待提升,这也让他们较难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引用,而这些指标恰恰是判断诺奖候选人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增加,国家在物理学上的投入不断增加。北京***电子对撞机升级改造、上海光源(同步辐射源)、中子散裂源、500米射电望远镜、LaMOST大望远镜相继建成,一些投入更大的设备,如观测引力波的太极***,也在筹备之中。在硬件上中国物理学家越来越具备了钻研世界最尖端问题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中国物理学家中也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用大设备来验证国际上已有的问题,能满足发表的需求,但不足以取得诺奖级的成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物理科研成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物理科研成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6450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