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科学研究网

基础科研成果难维系,基础研究的成果形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基础科研成果难维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基础科研成果难维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电脑处理器每一代的提升连5%都不到?
  2. 网传中国科学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停用CNKI数据库,真实情况如何?你是否觉得其费用过高?
  3. 中国古代百家争鸣,哲学思想鼎盛时期,为什么科技没能同步发展?
  4. 为什么说,科技兴国,垄断害国?

什么电脑处理器每一代的提升连5%都不到?

最近几年来大家可能感觉电脑CPU真的没什么变化,Intel至从发布酷睿后就一直停留在这个系列上,唯一的区别就是代数在上升,从初代到现在的8代,而且每代的性能提升都相当有限,再也不像21世纪前10年那样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问题出在电脑CPU已经快到了物理极限,或者说X86这个架构出现了明显的瓶颈,如果要说更具体的就是当前CPU的单核性能很难再突破

基础科研成果难维系,基础研究的成果形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CPU整体性能提升在于单核性能,搞多核心堆核这种方式并不能带来全面的性能突破,而目前CPU单核性能突破遇到了极大的障碍。

1、架构潜力耗尽:Intel和AMD目前使用的X86架构基本发展到头了,这套指令集能优化的都已经优化过了,各种细节大家都扣过了,可以说已经被榨干了,想要在从这个架构上取得突破很难了。

2、制造工艺止步不前:其次就是制造工艺目前也已经接近极限,Intel自己的工艺一直停留在14nm上,因此想要靠堆积更多晶体管来实现更高性能难度很大,只能止步不前了。

基础科研成果难维系,基础研究的成果形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主频提升困难:CPU主频的提升对性能提升帮助不小,因此早前几年CPU频率提升很快,但这些年主频基本没太大变化,原因就在于制造工艺再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单一提升频率会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功耗、电压等等,这也是AMD和Intel的CPU主频这些年来基本维持在3G以上没有突破4GHz的原因。

以上原因导致CPU单核性能无法提升,而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再能提升单核性能的技术了,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电脑CPU整体性能无法高速提升。只要以上问题得到解决,那么CPU的性能仍旧会有较大的提升。

现实例子就是AMD新发布的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这次新发的CPU性能得到大幅提升,R7性能直接碾压酷睿i7,这就是单核性能实现了对Intel的超越,而这主要归功于AMD这次使用的台积电7nm制造工艺,先进的新制造工艺带来了强大的优势。

基础科研成果难维系,基础研究的成果形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之前就有很多人吐槽电脑CPU的性能增长太慢了,尤其是英特尔几乎年年挤牙膏,从酷睿2000时代开始到7代酷睿就挤了数年的牙膏,知道8代酷睿才开始增加核心数,但是单核性能和工艺进步仍然缓慢,相比手机CPU动辄每代40%以上的性能提升差距甚远。

电脑CPU的性能提升确实很多情况下都是每代5%左右,能到10%以上就是非常不错的提升幅度,为什么电脑CPU性能提升这么慢,其实里面的原因还是挺多的:

1、电脑CPU单核性能很难有大幅度提升。X86架构相比ARM架构更加成熟,但是成熟也意味着难以进行突破,尤其是半导体工艺进入10nm时代以后,单核性能和频率的增长更加困难,英特尔的CPU仅仅是14nm时代就用了好几代产品

2、在单核性能提升困难的今天,提升CPU性能最有效的方式是堆核心,企业级至强,桌面至尊版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这条路线上的旗舰型号,每一代都有相当幅度的性能提升,从这一点来看,电脑CPU每代的提升可远远不止5%,据说英特尔的10代酷睿还要加两个核心。

这可以参考:AMD锐龙出来之后,一下子把主流消费级CPU提升到8核16线程,英特尔8代主流桌面平台核心数量也随之增加,尽管单核性能提升不大,但是多核性能提升是实打实的。

3、电脑相比手机等移动设备市场增长太慢了,对于厂商来说就是缺乏动力和赢利点,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去投资开发新款CPU,从商业角度上来说,这确实是电脑CPU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

只有掌握行业命脉的企业才敢 挤牙膏 。英特尔 没有对手,五年后的产品就在保险柜里,主板都让你不通用。养活了***的企业。其次是掌握重要配件60%的企业,去年三星的内存 价格高的一比,牛逼吧。索尼 配件都不让你通用。他的产品 拿在手里你看都看不明白。知道是坑也要跳

为什么电脑处理器每一代的提升连5%都不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市场大,每个批次出来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

2.竞争比较小,目前只有英特尔和AMD两家比拼,没有竞争,哪来的动力?

3.证明搞高尖端科技产品,人才稀少。研究非常艰难,进步缓慢等等

反垄断,目前能用的CPU只有英特尔和AMD俩家,中国龙芯暂时还没有 ,记得有个法律规定不允许出现一家垄断,英特尔作为牙膏大厂,他也慌啊,他直接把性能提升翻倍,AMD生存空间狭小,一旦申请倒闭英特尔也跟着完蛋,个人观点

网传中国科学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停用CNKI数据库,真实情况如何?你是否觉得其费用过高?

CNKI数据库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使用费高的离谱,这个确实事情。一家企业依靠高校收录别人的论文,然后再高额的收取查询费用。请问这些论文的作者有收益吗?拿别人的论文赚自己的黑心钱!知网做到了,就是没人管。这么简单的模式为啥中科院,高校知识产权联盟为啥不行动自己搞一个呢?

谢邀。我不是觉得收费过高,而是属于乱收费。CNKI是什么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早些时候我说过CNKI应该归国图管,最好是全民可以***。CNKI现在其实已经是一个黑店了,从下载文章到查重各种各样的操作。让国图管,国民***,才是正道。让一波人去赚钱几十个亿,然后国家花更多的钱来做科普,是个笑话。泱泱14亿人口大国,随便修一段公路就是一个亿,一座桥几百上千亿,不缺那点钱。

中国知网只是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正式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合作,将出版物所刊出文章成果等内容,的电子版纳入它的资料库,建立一个检索库。由于现在反对学术不端以及毕业论文申报职称及科研成果等工作需要,将文章是否纳入中国知网作为查询作者刊出文章的真伪,列入必须查询出并打印要求的项,成全了中国知网。而知网是每遇查询必须收费,但却从来不经作者同意、且给论文作者任何报酬。成就了中国知网坐享其成、空手套白狼、攫取暴利的宏图伟业。去年有个大学教授已经与中国知网打赢了知识产权的官司,并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中国古代百家争鸣,哲学思想鼎盛时期,为什么科技没能同步发展?

你比照出了问题,在那个时代,中国就是掌握科学技术最多也最牛逼的国度,你不能用今天的参照系去比对古[_a***_]技术。今天的科学技术只是基于工具的提高,而获得了人类思维在物质大小边界广度上的提高。但是逻辑层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是最厉害的,直至今日。我决计不同意目前学术界普遍的定论,说中国人学术上缺少逻辑性。因为中国人明确知道最高的逻辑就是模糊的,所以在阐述上有些自相矛盾,但是中国文字语言的的确确是讲究语境的,同样的阴阳关系,不同语境下指向的事物是不同的。这个需要以后后学们逐步理清关系。

科学,本是哲学的一种――自然哲学。

与古希腊相比,我国古代确实不存在这种思辨意义上的科学。如果说有一个流派与之接近的话,那就是墨家。

墨家的“墨辩”和《墨经》便属于原始的科学思维,《墨经》中有关于几何和物理的知识,而墨辩则与古希腊的“逻辑”和古印度的“因明”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

可是,墨家在战国之后便没落失传了,儒家、道家、法家才是我国的显学。

究其原因,华夏文明是一个***社会,其哲学体系主要探讨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而对于人与自然只却强调“天人合一”,这与西方的征服自然完全不同。

同时,世界诸文明中也只有欧洲将原始的科学思维最终演变成了近代的科学,从这一点上来说并非只有华夏文明没有产生科学。

近代科学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古希腊的泰勒斯将哲学与物理学联系了起来;

其二,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将哲学与数学联系了起来;

其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

这个问题笔友们都答得很好。我补充一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最迟结束封建社会形态的主要国家(大国)。在那样落后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思想下的闭关锁国,怎能不落后于世界,又哪来的科技发展呢? 正因此,近代以来我们的科技落后就是必然的。

你说的古代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地域的分割造成文化差异和思想的不同,因此很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论,而且那时不禁止不同论点,也就有了百家争鸣。秦统一后,就失去了这样的优势,沃土没有了自然不会有百花,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所有人的思想也趋同了,只读儒家书,墨家的科学思想,道家的哲学思想就渐渐埋没了,之后的两千年,毫无科学思想也无逻辑的儒家大行其道占据所有人的大脑,科学哲学渐行渐远。直到明朝传教士利玛窦带来了几何原本和后来的天文地理,我们才回到正常思维。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多创造发明,其中,有不少传到了国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现将一些生产技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与在欧洲应用的时间作一比较:

一,链斗水车,在中国二世纪。在欧洲1672年。

二,轮碾磨,在中国八世纪。在欧洲1607年。

三,冶金鼓风机,在中国二世纪。在欧洲1200年。

四,旋转风扇,在中国二世纪。在欧洲1556年。

五,活塞风箱,在中国二世纪。在欧洲1500年。

六,手拉织机,在中国一世纪。在欧洲400年。

七,车轮,在中国三到四世纪。在欧洲1200年。

八,弩机,在中国公元前。在欧洲1100年。

九,陀螺,在中国四世纪。在欧洲1700年。

为什么说,科技兴国,垄断害国?

这些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对于一个小国来说垄断型确实对于国民***施政有极大的害处,但是对于中国这种超级大国来说,只要约谈作好思想工作,把垄断型经济企业放到一个适合的公平的位置才能作到企业发展和***维持社会发展规范秩序两不误,中国的目标是世界和谐发展互相共赢,所以鼓励企业作大作强是为将来的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需要勇于创新型的企业家来作标榜,

资本的垄断,只会给社会带来麻木不仁,因为你即使再努力,你也是被别人割的命,如果社会大多数看穿了,那么社会也就不会有积极性,人们更不可能有创新、创造的心德

你一出生就意味着被资本家割,像韩国一样,一个国家几乎都是靠几个大财阀撑着,控制了韩国大部分产业,让韩国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你看韩国人口每年都是负增长,好多都是财阀说了算,这样社会还有什么希望。

所以我们国家也是不允许垄断的,耽误之急是把科技搞上来,你想一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怎么去跟人家竞争

就好像你做企业做产品一样,你没有一个标杆性的东西,你怎么赚钱吗。

所有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科技跟科技创新,因为这是最实在的,垄断只会给社会增加更大更多的矛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基础科研成果难维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基础科研成果难维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nww.com/post/6639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