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科研成果的导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无科研成果的导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没有科研的老师,在高校越来越没有地位?教学不是主业吗?
你的问题的核心是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对老师的影响,的确,时至今日,在高校,科研为王,有科研就有了一切
这主要与近二三十年的高校的评价体系有关。凡是项目、论文、成果突出的,其排位通常都比较高,而且讲一所高校水平高不高,主要都是指科研。而且各类人才项目的评选更是科研至上,如果有NCS的论文,那获得各类人才,直接被聘为教授是轻而易举,所以最近二十年,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教授的年龄不断被刷新,现在30左右是教授的,而且各种人才帽子加身的层出不穷,各高校都以获得一个这样的人才为荣,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引进这样的人才。在大环境下,各高校的人才竞赛白热化,获得人才,学校也就获得了最宝贵的提升学校实力的机会。这是整个中国的高教体系,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高校面临的客观现实,也是高校面临的压力,不能落后,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了。
高校职称评审中基本就是评科研,有多少项目,有多少经费,有多少论文直接决定了你能否晋升职称
由于在高校里,有了职称就有了很多东西,***待遇,甚至各类项目申报等等。而职称又主要与科研有关。所以年轻的博士,都是抓紧时间申报项目,发表论文,早日晋升高级职称。有的博士一毕业,论文级别和数量就够评教授了。他们深知,有科研就有一切,其他都是浮云,教学可有可无,最多属于锦上添花。搞不好,科研强,也不影响晋升职称,因此,教学是副业,搞科研是主业,有的人一年发十几篇,几十篇论文,不可谓不高产。
教育部近年来强高教学的重要性,但依然无法改变科研评价的指挥棒
有一种观点认为,科研强,教学也强,科研弱,教学也弱。当然,是一面之词,因为,科研与教学可以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人做科研,目的很明确,就是上职称,至于论文的质量不是考虑的重点。而且做的科研,未必就与自己的教学相关,或者转化成教学的***。虽然有种观点认为,科研是有助于教学的,但不能一概而论,科研真正有益于教学的,并不是常态,而且学科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科老师做的科研与自己的教学基本没有关系。在大学里,没有科研,只搞教学的,几乎没办法晋升职称,很多看到评高一级职称的条件,基本就放弃了对职称的期望。教育部虽然想有所扭转这种局势,但目前看还没有明显的成效。
一句话,科研仍然是王道,教学只是锦上添花,在短时间内仍然无法改变。
科研没有方向和老师指导,已经产生厌学和抑郁的倾向,怎么办?
就是你不知道自己研发的东西有不有运用价值。建议你关注相关企业和行业,放下架子和企业家做朋友,把真正的实际运用需要当成自己的方向,或者去自己的专业企业做指导,找到自己的价值。
不爱科研,只为当大学老师而读博,这种做法对吗?
读博士,做毕业论文比大学的科研还难,如果你没有做好吃苦做科研的准备,就是考上博士,毕业也很难。
博士毕业三年可以申请副高职称,若不做科研是无法晋升的。博士毕业不做科研不评职称算什么呢?
不可取,但是确实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觉得时间自由比收入更重要的老师。当然这类老师在985相对较少,毕竟能进入这些学校当老师的博士大部分都是很有科研情怀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科研成果的导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科研成果的导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