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沥青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沥青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沥青碳化原理温度?
沥青204.4度开始融化。
沥青属于憎水性材料,它不透水,也几乎不溶于水、丙酮、稀乙醇,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氢氧化钠。沥青及其烟气对皮肤粘膜具有***性。我国三种主要沥青的毒性:煤焦沥青>页岩沥青>石油沥青。在土木工程中,沥青是应用广泛的防水材料和防腐材料,主要应用于屋面、地面、地下结构的防水,木材、钢材的防腐。沥青还是道路工程中应用广泛的路面结构胶结材料,它与不同组成的矿质材料按比例配合后可以建成不同结构的沥青路面,高速公路应用较为广泛。
沥青吨和立方换算?
一立方米沥青混凝土大概等于3吨。 解:因为沥青混泥土的密度ρ=3000千克/立方米,沥青混泥土的体积V=1立方米, 那么根据公式质量=体积x密度这个公式,可得 沥青混泥土的质量=沥青混泥土的体积x沥青混泥土的密度 =1立方米x3000千克/立方米 =3000千克=3吨。 即一立方米沥青混凝土重量为3吨。
1、一吨沥青等于约0.8333立方米。
2、由于沥青的密度一般在1150~1250㎏/立方米(m³),计算时取近似中间值1200㎏/立方米(m³),所以一吨沥青的体积=1000㎏÷1200㎏/立方米(m³)=0.8333立方米(m³)。
3、沥青在温度足够低时呈脆性,断面平正,呈介壳纹。粘结性、抗水性和防腐蚀性良好。
传统的煤成因学说泥炭化作用发生在?
化分解作用往往是不充分的。这是因为①泥炭沼泽富水程度的增强和植物遗体堆积厚度的增加,使正在分解的植物遗体逐渐与大气隔绝;
②微生物要在一定的酸碱度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多数细菌和放线菌在中性至弱碱性环境中(pH=7.0~7.5)繁殖最快,仅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泥炭化过程中,植物分解出的某些气体、有机酸、酸胶体和微生物新陈代谢的酸性产物,使沼泽水变酸,不利于需氧性细菌的生存,因而泥炭的酸度越大,细菌越少,植物的结构就保存得越好;
③有的植物本身就有防腐和杀菌的成分,如高位沼泽泥炭藓能分泌酚类,某些阔叶树有丹宁保护纤维素,某些针叶树含酚、并有树脂保护纤维素,都使植物不致遭到完全破坏。随着植物遗体的堆积和分解,在泥炭层的底层,氧化环境逐渐为还原环境所代替,分解作用逐步减弱。与此同时,在厌氧性细菌的参与下,分解产物之间的合成作用和分解产物与植物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始占主导地位,这种合成作用导致一系列新产物的出现。如木质素、纤维素、蜡质、脂肪及其水解、氧化产物都含有大量活泼官能团,如>CO,—OH,—COOH以及活泼的α氢。大量活泼官能团的共同存在,当然有可能要互相反应、互相作用。微生物本身含有大量蛋白质,它本身亦参与了成煤作用。合成作用最主要的产物是腐植酸,还有沥青质。由植物转变为泥炭,在化学组分上是发生了质的变化(表22)。从表中可以看出,植物转变为泥炭后,植物中含有的蛋白质在泥炭中消失了,木质素、纤维素等在泥炭中很少,而产生了大量植物中没有的腐植酸。元素组成中,泥炭的碳含量比植物增高,氮含量有所增加,而氧含量减少,说明泥炭化过程中,植物的各种有机组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变成新的产物。这些产物的组分和性质与原来植物的组分和性质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