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术会议回归学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学术会议回归学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时候才能静下心来做学术,回归科研本质?
举个例子,我们今天学外语,优先是英语,但以前有过俄语、日语、***语、梵文为何呢?因为有用,能见效益。
我们今天为何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呢?因为见效太慢,而周围的人都在“进步”,你还能不着急?
那么如何才能“回归科研本质”呢?笔者认为,
1,要让科研见效。
2,要让似是而非的科研不成立。
现在太多的人做科研就是为了要一个名头,要一个地位,而这样的东西偏偏不需要非常真的东西,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后一样能有名头、有地位。
这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有时候,我们受客观环境影响,一些人事纷扰,一些规则限制,往往有心无力,但是凡事都知易行难,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左右客观大势,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每一分精进,都是要克服重重困难,就像石头下钻出来的草一样,曲径通幽。
有一个老故事,是说一个老和尚总在湍急的水流边读书,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为了静心,大隐隐于市,也异曲同工,做一件事,没有那么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都是百般挫折,千般考验,最后,才有一种收获。磨砺是一种阶梯,也是一种考验,人生,在不完美中完美。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生活中,总会有很多诱惑,有时候,想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就要守得清寒,耐得寂寞,把名利心态放下,明白我们追逐的是什么,一而贯之,披荆斩棘,抗拒不一样的风景,才能收获唯一。
有一舍,才能有一得,我们能把一件事做成,一定是抛开了很多阻碍,心态恒定,只问耕耘,抛弃了很多名缰马诱惑,最后,方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代价,是必须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