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术会议不想参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术会议不想参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如何看待有些大学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探讨,更倾向私底下的学术交流这一行为?
- 很多科研人员在学术研讨会上介绍完科研成果,为何不愿意把PPT分享出来?
- 毕业论文要求英语书写,英语书写能力差,又不想机翻所以写完中文手稿,找人翻译这样算学术不端吗?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有些大学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探讨,更倾向私底下的学术交流这一行为?
因为得吃饭啊,说够就行了,反正现在也就那么几个孩子爱思考,大部分都更愿意看***搞笑的内容,对思考不感兴趣,你说多了容易被举报,被检讨,被扣大帽子,搞不好把饭碗都丢了,值得吗?私下里给爱思考的孩子开点小灶好,毕竟未来社会都是遵循***法则的,教师不可能保证所有人都是那顶尖的“二”,好教师用心培养几个真正优秀的,将来他们才是对社会发展有积极贡献的人,好钢用在刀刃上,值!
我作为高校教师,尝试回答你这一问题:
1. 高校里面的教学一般来说是专业的细分领域, 即领域小,角度深。很多教师一是不一定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不是在座学生都具备深厚的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二是未必每个学生都对这一细分领域感兴趣,如果大部分课堂时间用来答疑,通常出现的情况是仅个位数学生会有问题,或者形成连续反馈的问题。这样效果不好,也耽误大部分人的时间。
2. 长时间以来,国内基础教育都是灌输为主。提问相对较少,愿意提问的学生也出于害羞、不愿“显摆”等原因,宁愿课后和教师探讨。
3. 高等教育的考核机制决定的,学生的考分及格即可,除非自己对绩点有追求,大部分普通学生只要明白教师课堂所受内容,不愿意主动思考,或者思考后也不是第一时间想要追寻答案。
教师的工作更多是被动式等待好学、或对本领域感兴趣的学生来提问。
4. 其实,高校教师很愿意学生课堂体温,气氛活跃,每个学生对课程内容滋滋追求。西方高等教育在提问和思考方面就有一些好的地方。欣慰的是,在一些纯自愿的讲座中,学生倒是和讲者能良性互动。也说明了个体兴趣和追求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吧!
希望高校教师“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回答能帮到你!
很多科研人员在学术研讨会上介绍完科研成果,为何不愿意把PPT分享出来?
因为科研人员在学术研讨会上介绍的科研成果都是他们多年的心血所得,有的是已经发表论文,有的是即将发表的等等,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把PPT共享出来,而PPT上带有他们还没有发表论文的实验数据图片,那么一旦被窃取,多年心血付之东流,即使没有被窃取,如果正好是跟你做同一个领域,又正好在做同一个方向的人要跟你拼发文章的速度,而你的PPT又有大量的可借鉴的东西,那么对方就能踩着你上去。
或许你想说科研人员都是高素质人才,以上所说的恶行几乎不会发生,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科研人员本身就是需要谨慎素质的人,涉及到他们的知识财富,当然更需要谨慎。
毕业论文要求英语书写,英语书写能力差,又不想机翻所以写完中文手稿,找人翻译这样算学术不端吗?你怎么看?
如果你能写出中文手稿,并且论文的结构框架,格式要求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那也是可以的只是写完中文版本,然后再从中文翻译成英文,需要耗的时间比较长,要做很多工作,你需要和这个帮你翻译的进行多次沟通。
毕竟毕业论文也是一项大工程,你在找人翻译之前,首先要确保你的中文手稿整体能够过关,你自己熟悉各个部分的内容,这样别人翻译出来的英文版本的论文也能够和你的中文手稿各部分相吻合。
然后别人翻译出来后,你要和这个帮你翻译的人,做好一系列的沟通工作,对英文版本的各个部分都非常了解,胸有成竹,毕竟答辩的时候用得是英文版本,你需要用英语表达,总得要对英文版本的表达熟悉在心。这样才算是你自己的作品,答辩中应付自如,才能顺利通过。
但是从论文的权威性和安全性考虑,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最好,你自己权衡,希望此回答对你有帮助。
虽然不知道你这个是什么样的专业,但听起来确实有点惨,全英翻译,按照论文的一般标准来看,10000字那真的不是开玩笑的,确实是有很多的。
至于说的学术不端的问题。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剽窃、弄虚作***、行为不良、失范的一种行为,多用于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检测也称学术不端检测。
这里以笔者学校中文论文为例来说明一下学术不端的范围。
高校论文正常情况下都是用中国知网检测,不过根据各个学校的不同,检测所用平台也会不一样,笔者毕业那年用的远没有[_a***_]严格。
标准为:
重复率≤16%,允许直接答辩;
17%≤重复率≤30%,允许修改后答辩;
重复率≥31%,不允许答辩。
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出现第二和第三种情况,身边同学的重复率普遍都在10%以下,还有部分是在5%。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术会议不想参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术会议不想参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