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内通信学术会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内通信学术会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通信工程考研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区别?
1、培养方向不同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2、招生条件不同 学术型硕士则不需要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国家09年新增的一月份统考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并不要求工作经验,招生条件跟原来的学术型硕士一样,应届生可以报考。 3、招生考试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GCT在职硕士是参加10月份的联考,全日制专业硕士跟原来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考试时间一样,都是每年一月份初试。 4、入学难度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实验室要求导师一作兼通讯作者,而学校学术奖励必须是学生一作,这其中的冲突如何解决?
要看这个研究的具体贡献,一般第一篇论文导师给学生改论文的工作量非常大,甚至会重写,这种情况导师一作,学生二作是公平的,虽然学生做了实验,但是实验室,实验经费,实验框架主要还是导师的,不少学校这种情况是算作学生评奖时的工作业绩的。到了第二篇论文,学生在第一篇的基础上写作能力有了提升,导师只是一般程度的修改,这种情况就应该给学生一作了。
这种事情,没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我不是老师,但是可以理解那些老师为什么想占着一作或者通讯作者的想法,因为他们的考核需要,而他们的精力又都花在了跑项目去了。
但是,同时占着一作和通讯作者的非常少,见得不多。
如果想要打破这种僵局,那么只能你和导师商量好,看看是不是通过你的努力,多发表几篇文章,对于一作,你们一半一半。
没办法,这个事情。当然,说多发表几篇,这个在工科领域完全是为难学生,因为太难了。
但是,很难有其他方法。
不过,像题主提到的这种同时占着的现象,应该是非常少的。
绝大部分导师都是将第一作者给自己学生,因为他们要申请奖学金,要毕业(有的学校只认一作),而他们就当通讯作者(也算他们的成绩)。
首先要看论文的核心观点是谁的。如果是导师出的,框架是导师定的,学生只是收集资料,出一点分析。这种情况,显然导师是一作。甚至独立作者。如果学生主要想的观点,写的文章,导师只是提了一点点意见,不涉及架构的调整。那学生应给是一作甚至独立。
现实中,很多导师为了帮学生毕业,明明可以不用加学生,也给学生挂上二作。也导师抢占学生成果的情况。一般学校,为了照顾师生,认可学生第一,导师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