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杨建国的科研成果
1、杨建国教授长期从事轮机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是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轮机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和国家“211”建设项目“高性能船舶及其关键技术”的项目负责人。
2、获得省部级成果19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和湖北省、武汉市等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16项。杨建国,主要从事柴油机监测、诊断与控制;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3、在倪军等教授指导下专门从事数控机床误差实时补偿理论及应用研究,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精密加工与测试、制造装备可靠性工程、数控补偿加工控制、制造过程建模等。
4、在杨建国看来,招商引资是个技术活,涉及决策机制、产业发展趋势、服务举措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良性作用才能起到理想的引资效果,否则任何一方面兼顾不到,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招商引资功亏一篑。
5、高本汉,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数控机床的历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了解一下?数控机床是由美国发明家约翰帕森斯上个世纪发明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
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 1952 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 1958 年创制出加工中心、 70 年代初研制成 FMS 、 1987 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张定华的研究成果
1、张定华,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重点专科(甘肃省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学科带头人,甘肃省第五批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2、长期致力于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航空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精密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无余量精密加工成形、难加工材料表面完整性机械加工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数控机床改造论文
1、数控机床改造论文【1】 【摘要】数控机床的改造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近年来用户对数控机床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此需求也进一步增加,机床数控化改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行业。
2、就数控系统而言,国产货仍未真正被广大机床厂所接受,因此出现国产数控系统用于旧机床改造的例子较多,而装备新机床的却很少,机床厂出产的国产数控机床大多数用的都是国外的系统。
3、数控机床一般由机床本体、***装置、伺服驱动系统、[_a***_]数控装置、控制介质等部分组成。 1 控制介质 要对数控机床进行控制,就必须在人与数控机床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种联系的中间媒介物就是控制介质,又称为信息载体。
4、整机控制系统具有程序设计思路清晰、硬件电路简单实用、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等显著优点,其软硬件的设计思路可供工矿企业的相关数控机床设计改造借鉴。
5、数控车床精度加工论文 [摘要]在数控机床生产加工中,精度控制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加工精度则由机床的精度、编程精度、伺服精度以及插补精度决定。
数控机床的发展
1、高速化 随着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对数控机床加工的高速化要求越来越高。
2、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了解一下?数控机床是由美国发明家约翰帕森斯上个世纪发明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
3、该公司现有职工 3,674 人,科研人员超过 600 人,月产能力 7,000 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 50% ,在国内约占 70% ,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
4、随着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对数控机床加工的高速化要求越来越高。
5、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用数控系统的机床品种日益增多,有车床、铣床、镗床、钻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和电火花加工机床等。 此外还有能自动换刀、一次装卡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车削中心等。